晋商对教育一向重视,明清时期山西出现了许多儒贾并举、义利并存的商人家族。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晋商精神中经世济民之为学篇,带领大家感悟晋商群体浓厚“济民大志”。
(山西会馆)
晋商深受儒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在发家致富后,没有单纯追求自我物质享受,而是饮水思源,通过扶危救困、兴办学校等方式,回馈国家和社会,形成了经世济民、造福社会的晋商精神。
(榆次车辋常氏私立笃初学堂)
助学济困,是晋商会馆的慈善活动之一。晋商是传统儒商之一,历来重视教育,所以山西会馆对教育也十分重视。为有时间和经历督促自己的子弟学习,会馆就筹建了义学、义塾。清道光年间,晋商会馆出资兴办了所谓“四大义学”,同治七年以后,私塾进一步发展。除四书之外,他们还让子弟学习珠算、五七言千家诗、《幼学琼林》《尺读》等。旅蒙商还对员工进行俄罗斯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的培训,提高商人的语言适应能力;还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业务教育,提高年青商人业务能力。
(1907年,晋商子弟孔祥熙在太谷县创办了山西史上最具传奇性的铭贤学堂。此图为铭贤学校第16期毕业照)
再者,据相关史料记载,高平、翼城、新绛、永济等地的商人为书院、义学捐款助学,或坚持数十年之久,或“平生所积,以仗义散尽”。不少晋商家族都办有自己的私塾以教育子弟,如榆次常家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办私塾17所,创下了家族办学的纪录。常家在清末创办的“笃初小学堂”,是山西最早的私立新式小学。他们开办的“知耻女学堂”,是山西最早的女子学堂之一。从康熙年间到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的200年间,常家一门考中秀才、贡生、举人、监生的学子达170多人。
(旅蒙商使用的银票)
晋商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晋商通过敬教兴学,创建学堂,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捐助,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晋商抱持经世济民大志,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家国情怀。晋商精神与廉洁文化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契合性,它们都有着胸怀天下的情怀。新时代对廉洁文化的建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晋商文化的经世济民内涵汲取营养,厚植廉洁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