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
财政金融学院某大三学生张某,家里独子。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教师,家庭和睦,家族不存在精神病史。从小学习很好,父母和老师都比较偏爱并且欣赏他,同时对他的要求严格,和同学的相处也很和睦,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大一大二期间表现也十分优秀,学习刻苦,但是从大三开始,张某出现上课不集中,经常失眠等现象。与同学关系也开始不好,心理委屈,憋闷,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滑坡,心里有崩溃的感觉。
事情的大概是,大学前两年,张某与同寝室的王某关系好,经常在一起学习、吃饭等。大三开学后,王某突然对张某比较冷淡并且躲着他,但是王某与其他同学关系很好,唯独张某。张某认为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并且很照顾王某。而王某认为虽然张某对他很好,但是张某处事太偏激,做事只顾自己,不顾他的感受而且脾气太大。张某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了面子,王某没有珍惜自己对他的好,因此经常与王某吵架,失眠严重,上课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精神状况不好,感到很痛苦,于是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希望能够摆脱这种痛苦。张某的表现特征:开始独来独往,易发脾气,情绪急躁,说话偏激,不稳定,自负。
后来张某的种种症状被班级辅导员发现,辅导员主动找张某进行多次谈心,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单独找时间协调张某与王某之间的误会与矛盾。两人相互袒露心扉,张某也认识到了自己性格的偏激性与性格的缺陷,两人关系重归于好。之后张某开始结识更多的朋友,对人相比之前也更加温和友善,与此同时,张某在校学习也再次步入正轨,学习成绩蒸蒸日上。
二、案例定性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对自身来说,张某认知存在偏差,容易冲动,认为对别人好,别人就得对自己好。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和睦,父母比较宠爱,受到的挫折比较小,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弱。在学校方面,从小到大,比较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宠爱,上大学后心理落差较大容易烦躁,导致与同学的交往不良。
三、工作启示:
1.作为自身,遇到交友问题时大学生要改变自己,转变错误的认识,积极与辅导员、同学沟通,迅速适应新节奏,学习新的生活技巧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2.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稳定学生情绪,了解事情发展过程,与学生双方积极进行沟通并且调解双方的关系,多让学生了解对方的好处,以防止情况恶化。
3.作为同班同学,要互相沟通,互帮互助,积极解决问题。在同学钻“死胡同”时应该与其积极交流,排忧解难。
4.作为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必要的心理问题,让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