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事实
韩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和某家公司达成就业协议,但是韩某了解到,如果想进入这家公司,每人要收取200元的服装保证金,用来制作工作服,离开公司的时候,200元将原封退还,1个月后,根据公司指定的办公地点,韩某来参加培训,但却发现该公司的主管人员早已经人去楼空,这时韩某才知道自己已经上当受骗,据了解,这起诈骗案中,有150多名大学生上当受骗,其中大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像以上类似的诈骗案有很多,骗子往往打折招聘的幌子,要么收取“报名费”,要么收取“保证金”或“培训费”。
二、案例定性
该案例为典型的求职陷阱设计大学生,通过收取保证金来诈骗大学毕业生,属于典型的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
三、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为了获得工作的机会,对于明明知道是无理由的要求,也不敢拒绝,但是骗子往往抓住大学生这种心理,开始行骗
(2)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比较高,但是由于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
(3)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观念淡薄,据统计,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失窃和上当受骗的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
(4)大学生自负心理导致大学生受骗,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了思念,“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因此容易被打着“高薪职业”旗号的骗子集团所忽悠。
四、主要措施
(1)大学生面试时应该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应该详细记录该单位及主考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二是对方所提工作内容空乏不具体时,不要被夸大的言辞所迷惑;三是身份证,毕业证及印章等证件,不宜直接投递给对方;四是主考官说话时轻浮,暧昧不清,眼神不正常等都是危险的前兆,五是拒绝不合理的邀约和请求。
(2)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求交保证金或其他培训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材料费等)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求职的大学生应该知道: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保证金、风险费、培训费等行为,都是非法行为,如果求职者在求职中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坚持绝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区域进行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3)不轻易许诺到外地上岗,面对非法中介或私募滥招者声称的承接外地企业或北京总公司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的高薪招聘,不论待遇多么好,一定不要听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咨询,并办理相关手续。
五、工作启示
(1)辅导员应多次召开财产安全的主题班会。将整理出的案例以及如何确保自身财产安全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加强教育。
(2)组织号召学生进行学校的校内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3)在平时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多从法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教育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用辩证思维尽行考虑,而且要从法律的视角对问题进行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