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长髯,青龙偃月,千里单骑的忠勇传奇在耳畔回响;七彩画笔,天马行空,孩子们心中“关公”的形象跃然纸上。7月10日,“文化下乡”实践队来到运城市绛县,为当地留守儿童打造了一场关公文化主题之旅,通过讲述义薄云天的故事、描绘心中的英雄形象、传递社会关爱,将“忠、勇、义”的基因悄然注入幼小心灵,令传统文化在童真画笔下绽放新彩。

绛县,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地,与关公文化渊源密切。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脚下土地孕育的瑰宝,增强文化自信与乡土认同,实践队员王煜坤化身文化使者,精心策划的“义薄云天小关公”小课堂妙趣横生,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彩色画和互动问答为媒介,将关公“桃园结义”的深厚情谊、“千里走单骑”的赤诚守信以及“夜读春秋”的勤勉坚韧,化作一幕幕鲜活图景,瞬间在孩子们脑海中勾勒出一位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孩子们拿起画笔,纷纷画出心目中的关公形象,有的孩子专注于关公“丹凤眼”“黑胡子”的外貌特征;有的孩子大胆运用色彩,通过鲜艳的红色表达对关公精神的深刻理解,并分享到:“因为红色代表忠义,关公是最讲忠义的人!”在故事尾声,孩子们思考着关公精神的现实意义:“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像关公爷爷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讲信义、有担当的人!”将古老的品德智慧与孩子们的日常紧密相连,“忠、勇、义”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一次绛县行,一场忠义文化的洗礼。关公的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实践为绛县留守儿童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英雄、汲取传统美德的文化之窗。孩子们专注听讲的神情、画笔下流淌的色彩都印证着文化传承的力量。当童真遇见忠义,当画笔勾勒英雄,我们深信,这份源自古老绛州的文化薪火,必将在新一代心中熊熊燃烧,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也照亮文化传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