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本论文从国家对教育力度的加大,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科生导师制产生的作用和可能面临的困难,认为本科导师制需要逐步完善,成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其后仿效的是美国。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几年,随着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力度加大,学分制、选课制在高等院校的实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势在必行。
一、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具体体现为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和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应由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承担。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方面。
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活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学会正确地选择职业,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二、本科生导师制作用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只有优秀本科生教育才能培养出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优秀的本科生;只有优秀的本科生日后才有可能成为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无论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出现、推行,还是改进、完善,都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创新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出“学科中心论”的历史局限,进一步强调学校的育人功能,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诸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本科生导师制强调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强调个性教育的具体体现。个性是个人素质的灵魂,是个人创造性的有力支撑;没有个性的培养就没有素质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根源上消除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调动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对知识功底不厚,学术水平不高,对学生不太负责,教学质量不好的教师,学生可以不选。教师感到压力,就会迫使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就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竞争和动力机制的动态构建这一点而言,其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适用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适用于教师与教师之间,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而且适用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使我国高等学校走上开放式的发展道路,走向世界。
实行导师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它与党团组织和班主任制一道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纵横交叉的立体结构,克服了过去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克服了死角现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的“距离”教育变为“贴近”教育,由粗放式的管理变为细致的引导,由面上的各种活动变为过细的思想、业务、生活的全面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导师全方位的指导。
实行导师制,使学生达到自我完善。学校在实行导师制前,应对学生和导师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使双方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落实中也好更默契地配合、互动。学生要把握好请教老师的限度,不能事无巨细地咨询导师,要尊重导师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时间;导师也要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学子,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授之以渔。无论从培养精英人才还是提高大众素质来看,导师制都不无裨益:师生之间平等、开放式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易于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养成逻辑思维和富于反思批判的精神,达到自我完善。
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能遇到的困难
1.低师生比的困境。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这样才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学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切实的帮助,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2.导师资源稀缺的困境。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导师,导师既然要跟学生直面接触,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是不能真正胜任的。做人和治学往往是相融的,出色的导师,能在学术交流的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将生活哲理传达给学生,也能通过日常生活将治学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在师生比本来就低的情况下,又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可以作导师,有效的导师资源稀缺可以想象。
3.学生导师自身意识不足的困境。作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师生双向选择中,个别导师与学生难以结成理想的导学对子;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个别导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对导师工作的力量投入还不充分;导师的工作效果难以作出一致性评判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解决。我们相信,随着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本科生导师制也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好当代大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度势在必行。虽然在目前会遇到一些困难,随着本科导师制的逐渐完善,会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