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分制的实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却对高校原有的教育体制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对学生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转变阵地,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学分制 学生 管理
学分制是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而实施的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实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却对高校原有的教育体制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对学生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院从2004年开始试行了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06年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如何应对学分制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和挑战,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实践与研究,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分制的实施,不仅仅是学习年限和学生自由选课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因此,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变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平台。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学生工作;切实为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所需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增长知识和智慧、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特长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第二,转变阵地,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将有利于按照学生的基础、才能、特长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学分制给教学管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隐患。集中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行政班集体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一种全新的随机化教学班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利用适当的时间和方法,因材施教。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措施,建立以个性化为特点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
1、从班级管理走向宿舍管理
实行学分制,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以及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时间、地点和教师,由此带来了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学生自由度增加,导致班级松散、年级淡化,同班级的学生因上课的时间、地点不统一,每人一张课表,班级化整为零,一天下来同学之间也可能见不上面,由于班级没有统一上课时间,导致班级集体活动难以组织实施。辅导员由于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尤其是在低年级“化整为零”地散在好几个教学班中,要及时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也力不从心。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落脚点”。但大学生仍然会以集体同宿的形式存在,这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由班级转向宿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宿舍将成为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这必然要求改变以往的管理办法,必须改变学生活动全部是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因此,宿舍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在宿舍中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第一,树立环境育人的思想,全面完善宿舍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确保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重视宿舍文化活动建设,完善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第三,学生管理干部要经常到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坚持全方位育人原则,引入“双导师制”。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行政班级的作用减弱,教学班开始形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承担了班主任的部分职责,出现任课教师“班主任化”的倾向。因此,需要引入“双导师制”,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既要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基本素质的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任课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意识,结合课堂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敬业精神与创新意识教育,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任课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并在学习交流、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经常与行政班级的辅导员保持联系,形成“双导师制”的教育合力。
“双导师制”的落实,同时要求专业教师针对学生对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各专业知识结构缺乏应有的了解,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按学分制的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学习方案的实际情况。专业教师应根据社会需要、教学要求和就业趋势和学生实际个性特征,紧紧把握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学生选择目标、实施学习过程和争取优良成绩等方面给予充分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主动自觉学习的能力。
3、抓好行政班的班集体建设和党团支部的建设,增强思想教育工作凝聚力。
在学分制条件下,原来以专业、年级为基础的行政班淡化,学生中离合频度增大,在学习中出现了较大的流动性。行政班作为教学组织的一种功能消失后,作为学生的一个基层组织仍有存在的必要。它可以作为党团组织建立的基点,班级活动的一个场所。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等是活动内容。通过班级活动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更是行政班级存在必要性的精髓。保持自然班的班集体组织,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落实。但行政班的班级建设工作同以前相比更应该重心下移,从新生进校就应选拔和培养一支班级骨干队伍,特别是注重学生党员的培养,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作表率,以保证各项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应以行政班的班级为基础,设立党团支部,抓好党团组织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可以通过党团活动和组织生活来进行。
4、引入网络教育。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学生的自由度更大,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打发这些自由时间呢?学分制条件下,传统学生工作手段和方法面临挑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管理应积极面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挑战,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延伸教育的空间,如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一方面便于学生在网上交流,倾吐心声,另一方面也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5、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属于人的基础性素质,是实现学生成人、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学分制条件下,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的充分发展与和谐统一。
6、加强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功能。
社团组织就是学生根据学科、兴趣、特长、发展目标等组成的群体,可以学科或专业方向为特征,也可以兴趣爱好为特征。各种新的、以各种特征出现社团组织,自发地弥补了班级功能弱化的缺憾,使学生重新找回集体的归属感。因此,加强社团的建设非常必要。学校应提高对社团作用的认识,并通过团委加强对社团的组织、领导和支持,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社团的活动,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支持。而且,有关部门还应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量多地发展社团组织,真正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个主战场。
参考文献:
1、蒋家胜 舒莉《试论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成都职教2005.1
2、董宏 罗树明 周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探索——思政工作与宿舍管理相结合》
2003年6月10日《教育发展研究》
3、林韶春《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初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16
4、吕淑云《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8期
5、《山西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的若干意见》
6、《山西省高校工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施意见》
(晋高工[2000]21号)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