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教学科研

首页 > 思政教育 > 教学科研 > 正文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10-10-11阅读数: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明确高校辅导员定位和岗位职责,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保证队伍稳定,完善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合理激励机制这四个方面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其中,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处于工作中的第一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呈现出新的问题和特点。本文旨在研究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适应此新形势,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地位、作用和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地位和作用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任务、双重职能,对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校园的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整个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 在完成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总目标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高校辅导员职责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清,工作职责偏离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要求辅导员必须要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等。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很难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职责有所偏离。多数辅导员很难把握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孰轻孰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少,而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多。如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评奖评优工作、助学工作等等这些都花费了高校辅导员相当大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些众多职责压在辅导员身上,使得多数辅导员没有时间精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二)专业性不强,整体专业理论知识不足

辅导员必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要求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把握,同时还应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因此要求其专业性较高。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具有正规的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历的人员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一些专业知识缺乏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多数人凭经验办事,难以站在理论高度予以准确解释和帮助。同时,由于其普遍缺乏专业化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机会,业务水平提高主要靠自身摸索,因此大多只能在一个低水平阶段重复。

(三)选拔要求低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专职辅导员的人选必须是中共党员,且应具备较强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调查研究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辅导员队伍选拔要求低,主要体现在:一、专业性不强导致选拔时对素质要求全面但笼统模糊,多半人仅靠经验,而不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二、在多半数高校,与教学队伍相比辅导员学历层次偏低。

(四)职业认同度低,队伍不稳定

职业认同度低,队伍不稳定是高校辅导员中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源为专业性不强和缺乏准入机制。由于多数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学历上进一步深造的时候或在任期满后,所选择的专业都是原专业,选择脱离辅导员岗位,去当一名专职教师。同时,在建设辅导员队伍时,各级都号召要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但同时又强调出口的问题,这无疑发出一种信号,这里干不下去了还有退路。据某高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进高校行政机关、当专任教师,是他们的事业归宿[2]。

再加上待遇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任期有限、地位不稳、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有机会就转的心态极为普遍。

(五) 工作考核体系欠妥

由于高校尚未形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因此存在着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被边缘化的现象。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可以根据课时、科研等硬件来确定,而辅导员的工作量没法用简单的数字来界定,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体现不出来。从实际情况看,考核有的侧重学生活动获奖情况,有的侧重学生打分,前者容易导致重视课外活动而忽视扎实的日常工作,后者由于学生只能接触和面对一个辅导员缺乏可比较性而不客观。考核的艰难使现有考核制度很难成为评价一个辅导员是否合格的依据。辅导员工作伸缩性很大,这样的考核使认真扎实工作的辅导员无法突出,满足于不出事的应付性的辅导员也不会受批评,干好干坏从考核看不出区别。此外,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审体系,即便干得很出色,也无法晋升副教授、教授等学术职称。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世界多元化经济和文化,对大学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 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高等学校一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必然会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面对繁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够辨别是非,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维护和掌握教育主权,警惕和粉碎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防止和抵御西方国家争夺青年学生,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3]。

(二)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杜绝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扭曲对他们的价值观造;在多种文化的环境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既对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互联网以其功能多样、内容广泛、速度快捷、环境开放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途径和工作平台。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大量涌入的各种信息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辨别是非的复杂性。例如,各式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又使互联网成为信息的垃圾场,这些垃圾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网络教育,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任务。

(四)高校扩招、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而专职辅导员数量相对不足带来的新挑战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校辅导员建设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现今多数高校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据厦门大学关于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配备比例在1:150以下的高校占0.9%,配备比例在l:150-250的占29.5%,配备比例在l:250-350的占26.4%,配备比例在l:350-450的占12.6%,在l:450以上的占22.5%,专科学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基本上在1:350以上[4]。这种学生人数增加、学生素质整体降低与辅导员数量不够、力量不强形成的反差,对现在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此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几点措施。

(一)明确高校辅导员定位和岗位职责

要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首先必须明确其定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要求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不能弱化且必须加强[5]。辅导员在履行其工作职责时,应突出重点。而各高校应根据辅导员职责,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条件,使其减负增效,从繁琐沉重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让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

高校辅导员队伍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首先,高校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拔机制。选拔时一定要明晰学科专业和素质要求,要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修养高、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作风踏实、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同时,应实行级差选留制, 以解决辅导员学历层次问题[6]。为了保证辅导员队伍整体的活力和战斗力,高校应根据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工作兴趣,通过双向选择实行任期制。任期期限一般应与大学学制相符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其次,高校应加大队伍专业化培养力度,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学校应该为辅导员提供多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做好岗前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保证和促进辅导员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按一定的专业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保证队伍稳定

高校要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就应当对辅导员在政策和待遇上应给予适当的倾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高校应适当提高辅导员收入,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其实际付出的工作时间和取得的工作效果成正比。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其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改变其“短期工作”的观念,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声望和职业吸引力,使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四)完善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工作考核体系。体系应与教学科研考评体系有区别,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评价与主管领导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实行“优胜劣汰”的淘汰奖励体制。

在完善工作考核体系的同时建立合理激励机制以调动和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机制上要采注意物质奖励和心理、精神奖励的有效结合,同时要提供机会满足辅导员实现自我的需要和成就感。例如,对于任职年限少的辅导员由于经验不足,则需要为他们提供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满足他们职业技能力提高的需要;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则应增加其职称晋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秀滨.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J].黑龙江职业技术,2006(12):25.

[2] 杨旺尊.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内江科技,2007(8):18-19.

[3] 李玉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刍议[J].沧桑, 2007 (4):185-186.

[4] 王克斌,梁金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5] 郭剑林,洪文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3): 83-84

[6] 刘 馨.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07(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