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推出2009年高校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有效专利50强排名榜,浙江大学以1780件专利申请量、919件专利授权量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榜首,清华大学以2722件有效专利位列有效专利榜首位。我国高校已逐渐成为创造知识产权的生力军,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专利申请量增速显著
近年来,我国高校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基础和集聚的大量科研人才,逐渐成为专利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资料显示,1986-2008年,我国高校累计专利申请为17.714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2.1413万件,占68.5%;实用新型专利4.3756万件,占24.7%;外观设计专利1.1977万件,占6.8%。
2000年后,我国高校专利申请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高校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宏观政策的引导。2002年科技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知识产权归属,即科研项目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以外,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拥有。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高校专利申请费的减缓和减免政策,减少了专利申请的费用压力。国家科技计划也逐渐将知识产权纳入项目的申请和验收条件中,并作为创新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步提高。很多高校制定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专利。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王欣表示,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后专利申请增长较快,该校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鼓励专利申请,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对专利申请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全额资助。在职称评定和工作量考核方面,专利拥有量也成为重要指标。
尽管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不高,但高校专利在质量方面却可圈可点。2010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推出2010中国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清华大学以11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989-2009年)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1989-2009年,全国140多项中国专利奖金奖中,高校占据36席,占总数的25.71%。
王欣认为,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与高校科研经费的增长也密切相关。据统计,2003-2007年,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科研经费总量从2003年的253.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545.3亿元,实现了111.5%的增长。由于高校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专利的研发费用比重较大,自然也带动专利产出量的增长。
专家提醒,尽管目前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如我国高校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化学、冶金、物理以及运输等领域,在信息、通信以及生物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专利转化仍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高校通过与企业直接合作,建立大学科技园、省校研究院、校企联合研发、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方式进行专利转化和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除单纯的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合同外,目前高校技术转移主要以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为主,多数是在已有专利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开发成果转移给企业的同时,也实现了专利技术的转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一次调研显示,在被调研的高校中,30%以上的高校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占其技术合同总数的20%以上。
对于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王欣介绍说,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方式比较多样,可以以专利成果入股,学校占有一定股份的方式转让或授权使用专利技术,也可通过学校、发明人和企业鉴定三方协议实施。这些签订合同并且备案的专利转化情况便于统计,但对于自行实施没有备案的,或者在其他技术合同中涉及专利的,在数据统计上存在一定难度。
近年来,高校在专利转化和实施方面成效显著。浙江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浙江大学—华为3COM网络多媒体系统联合实验室就是校企联合的典型。在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领域,尤其是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城市报警监控网络等项目上,双方通过实验室合作,已经将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城市,在专利技术推广的第一年,即2007年视频监控终端就新增销售收入超过7100万元,整体解决方案中的IPSAN系统新增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