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李江涛)19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中国著名高校合作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在中国各地的33个城市同时开考,10万多名报名者中,有6万多考生通过预审参加考试。
与此次考试类似的是,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3所高校和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8校的联合自主招生考试将分别于2月20日和26日在中国各地举行。至此,中国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80多所高校中已有近一半学校联合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大批名校以联考的方式助推高考改革,试图打破传统高考的“唯分数论”的局限性。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表示,测试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解题技巧,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潜质,特别是考查考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测试的命题以现行中学教学大纲为参照,不以超出中学大纲的知识为主要考查目标,但难度和创新性要求高于高考。
中国2003年开始较大规模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来,高校自主招生主要采取各校分别考试录取的方式。2010年,清华等5所大学首次实行“五校联考”,统一命题,考试成绩共享并互相承认。2010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宣布加入“五校联考”。
而中国另一所名校北大则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组成了13所学校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加上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理工学科高校的“联盟”,形成了自主招生考试的三大“联盟”。
记者从清华大学招生办获悉,此次测试的命题、组织、阅卷和成绩公布由七校共同委托的专业考试机构负责。考试科目为阅读与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理科考生)、人文与社会(文科考生)。测试的命题主要体现了七所大学对于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能力考查的共同要求。
于涵表示,测试结果不仅是每个科目的测试成绩和总分,更重要的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份翔实完整的成绩报告单,通过深入分析考生在各科目的成绩洞察考生的能力“高地”和“短板”。
“测试一方面为考生提供了比较精准的‘能力分布地图’,考生可在今后学习中有的放矢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可以看到两个分数相同的考生,所具备的培养潜质和所适应的专业可能是不同的,这样以学生在某个科目或某些能力方面的优异表现作为特定专业的录取依据也就成为可能,从而打破传统考试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片面性和局面性。”于涵说。
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的迅速升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带来的积极效应受到各方肯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等教育专家认为,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也提出“要实行分层次高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获得招生自主权的高水平大学组织联考,可以节约学校和考生的考试成本,加之三大“联盟”都允许考生报考本联盟内的多所学校,不同的联考又错开了考试时间,考生的选择机会有所增加。
清华大学招生办原主任孟芊是联考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说清华发起的联考从命题、组织到阅卷和成绩公布均由七校共同委托的专业考试机构负责。“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命题的专业性、科学性,又保障了高校方面的参与,体现了高校的选拔要求。”
联考高校短时间内迅速增多与生源竞争压力有密切关系,一些学校虽然并不赞同采取自主招生联考方式,但也不得不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另外,针对“高校搞联考可能演变成‘小高考’而加重学生的负担”的担心,多所参与联考的高校负责人表示,至少在短期内,高考在权威性、科学性、严密性、公平性方面是任何一种考试选拔方式无法替代的,其他方式只能作为补充。多所学校的联考给考生提供了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