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教学科研

首页 > 思政教育 > 教学科研 > 正文

大学生学习质量才是大学质量

发布时间:2012-05-23阅读数:
时下,一个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热潮正在高校蓬勃兴起。究竟什么是大学质量?怎样提高大学质量?曾先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访问,并任职多所地方高校的徐同文教授对此见解独到。2010年他出任山东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率先开启大学课程改革,出版国内首部研究大学课程的专著《大学课程设计》,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学生读书、听课、学习的质量才是真正的大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课程就是大学质量。

  


  A.大学生学习质量才是大学质量

  记者:有人说,规模与质量本来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您在临沂大学任职时说过,“高校现在不讲质量,将来必为质量所困”。您怎样看待现在的质量问题?

  徐同文:“质量”一词的原意是指一种产品的适用性,一般包括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两个方面。大学人才培养使用“质量”一词,从字面上讲无疑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里学生学习资源的品质和存量;二是教育过程中优质资源的投入和办学管理水平。学生在大学所学的自然离不开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等,而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都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支撑。也就是说,质量是物质的、是财富的,或者说是财力的、国力的,生均学习资源决定了质量高低,大学生读书、听课、学习的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质量。

  记者:您认为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徐同文: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讨论很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大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市场上同时出现“人才荒”和“就业难”。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产生了大量新兴职业,高素质、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学里一些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没有及时跟上“转方式,调结构”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就如我10年前在临沂时说的话:“大学课堂上学生在读旧书,老师在讲废话。”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注定了“无业可就”的命运, 一批大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是学术与课程脱钩,一流的学术并不能代表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现在有很多高水平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做学术,但他们做出的成果和讲授的课程没能很好地衔接、充实提高课程内容。大学教授们进行的那些学术活动本应该是最优质的教学内容,可惜由于教育理念与管理体制的原因,这些“好营养”与大学生无缘,因为教授做的与教的是两回事。

  三是学生与老师脱离。随着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师生比显著拉大,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师生关系渐渐疏远、淡化。大学需要有责任心的老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有些教授甚至因为忙于做学术无暇为学生上课,高水平的师资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自然也就无法保障。
B.大学学业的实质——消费课程

  记者: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30条具体措施,指导高等学校把办学重心转到提高质量上来。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徐同文:要想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和办法,首先必须了解高等教育质量是什么,衡量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拓展。但大学最本质的职能仍是人才培养,这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最根本的区别,其他职能只是高等教育的“副产品”,或者说是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因此,学生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就必然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教学资源,实现办学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

  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途径还是通过第一课堂,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及教学环境等构成的单元教学过程,把这四个要素看成有机统一体,即是我们所谓的课程。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内容几乎全部体现在课程中,学校之间的差别也主要反映在课程的差别上。由此可见,大学内涵建设水平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课程的水平与质量。所以,课程是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是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主线。

  大学生上大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消费”课程的过程。学生上学缴费,是消费者,他们消费的主要是课程。大学收取学费,是服务者,提供主要以课程为载体的高等教育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着为学生消费课程提供服务,学校必须把一切资源都配备给学生,配置到学生的课程中去。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就应该是学生享受了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否先进、有用。

  记者:创新课程建设体系立意新、起点高、难度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建设先进、有用的好课程,让学生享受“好营养”,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课程体系?

  徐同文:在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从出口往回找”的建设思路,按照先调研“就业出口”,后确定专业方向的原则调整与增加专业方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制定了“三类别、多模块”课程体系。“三类别”指素质能力必修课、专业(职业)出口核心课和兴趣特长选修课等三类课程。素质能力必修课含通识教育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职业)出口核心课,含见习式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其他与就业相关度大、针对性强的课程;兴趣特长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多模块”指围绕学生就业“出口”,设置留学、考研、就业等多种类型的模块,培养学生就业、职业能力和上升通道。
 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参照国内外知名同类大学课程设置,重点建设了4类课程,分别是:借鉴引进课程、先进网络课程、学术校本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为了确保其先进和有用,我们对这4类课程进行了明确界定,借鉴引进课程是指国外专业核心课原版移植的课程,包括教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先进网络课程是指教师通过网络将查询到的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与课程库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的课程;学术校本课程应有科研立项课题作为基础,是教师本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课程,也可以是教师通过对学术前沿知识的整合转化而来的课程;实践技能课程是指来自职业一线的最新的生产实践型课程,内容要与就业行业紧密结合,要与专业市场紧密相关,要与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侧重于应用技能培养,主讲教师原则上以具有实践背景的地方知名学者、企业家、高级工程师为主。

  C.教授为教学而聘

  大学为学生而办

  记者:我前不久看到您出版的《大学课程设计》一书,今天又目睹了您在山东轻工业学院开展的创新课程实践,这些在我国高校都是开创性的,鉴于大学教育自身的复杂性,可以想象创新大学课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您谈谈大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徐同文: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课程的先进性。大学课程与中学、小学课程不一样,因为它是人类文明在当代表现的最高层面,学习它的人是未来社会的精英、骨干,讲授它的人是学者、教授,这就是大学要搞学术、要做社会服务的原因所在,所以大学课程创新的重点或者说第一目标就是其先进性。近代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说到底是缺乏创新人才。既然我们能够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先进产品,花了很多钱,效果也不错,使中国用30年赶上了西方100年的发展步伐,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利用改革开放使高等教育融入世界,下大力气学习借鉴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和创建世界最先进的课程、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让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来消费,使他们成长为新一代创新科学技术的人才!“借鉴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课程。”我以前在临沂大学是这么做的,今天会在山东轻工业学院继续做下去。至于说难点,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保证课程的有用性。要对学生职业生涯有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用, 让他们不再“就业难”。

  关于《大学课程设计》,您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的后记,我把原委都说清楚了。2004-2005年我在剑桥大学的时候,见到了大量的关于课程设计的材料,大学里各自相对独立的学院、甚至是系,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机构和岗位,课程设计是大学办学和政府管理大学的基础和常规工作。可是回到国内,很难找到类似的著述和文件规范,研究这些问题的课题和学者也很少。这些年来,为了这项工作,我几乎访遍了国内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学者,他们都给予热情的支持。虽然是“抛砖”工作,但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特别是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先后有临沂大学和山东轻工业学院两所高校的实践探索,又有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担任兼职教授授课时与国内高校同行反复的交流讨论,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实际的课程设计框架体系,对寻找和搭建高校质量载体应该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