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教学科研

首页 > 思政教育 > 教学科研 > 正文

广西大学构建特色实践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14-04-05阅读数:
近年来,广西大学以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己任,以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遵循“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大学精神,构建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以“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为特色的新型实践育人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实践育人

  以改革本科生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实施学分制为载体,实现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系统规划。明确规定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育人环节学分数占毕业总学分数比例,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20%、理工农类专业不少于30%。将“三类课堂”(第一课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等环节;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社团、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第三课堂包括社会实践、实习、产学研合作教育等)统一纳入学分制的管理轨道,使课内与课外相贯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协调。实行创新实践学分制度,将创新实践学分细分为“科研学分”“学科竞赛学分”“技能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创业实践学分”,为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提供学分认定,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通过相关制度的实施,实践育人在各个环节得到系统落实,增强了学生对国情区情的了解,鼓励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惧艰苦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了对创新人才品德、知识和能力的全方位塑造、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协同性,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以政产学研联合办学为推手,构筑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与全区14个市政府、行业主管厅局进行科技对接活动,与36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探索出一条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平台 + 项目 + 人才”的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实践育人的全新途径,为学生各类实习实训提供物质和场地保障,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开展实践训练。

  二是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现校内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学院协同合作。成立校院两级实践育人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教务处负责全校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为各单位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实践育人工作方案的制订与落实。通过责任分工、层级管理,确保实践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实施责任教授制度,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相关制度,将实践育人纳入整体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全员育人模式。以责任教授制为核心整体推进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责任教授直接参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带动整个团队实践教学水平提高。

  三、打造五大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四种教育模式,落实三层次的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

  一是打造五大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加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现教学和科研资源共享,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第二,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以“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项目载体,构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和院级四级本科生创新训练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和探索,寓教于研培养人才。第三,学科竞赛平台。规范大学生科研竞赛管理,完善激励制度,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第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实施“大学生头雁计划”,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服务团等,深入开展国情、区情教育。第五,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平台。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校、院、系三级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实习实训质量。

  二是完善四种教育模式。第一,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立广西首个大学生创业组织-“广西大学生创业协会”,设立创业课题立项基金,举办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班,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第二,基于网络平台、全开放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开放性远程实践教学系统,采用网络交互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自觉实现自身技能拓展,跨学科、跨院系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以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产品研制、专利申请、软件开发和课件建设等形式展现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第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育为核心的评估、激励模式。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院综合竞争力评估体系,以此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学院开展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落实三层次的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第一,三层次实验教学。按照“全程贯穿、循序渐进、分层实现”的原则,通过课程基本教学、专业综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三种教学模式,建立“基础实验(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综合设计性实验(大学二、三年级本科生)”“研究创新性实验(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三个逐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第二,三层次社会实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认知(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大学二、三年级本科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为侧重点的社会实践分层实施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四、扎实推进实践育人,效果显著

  学校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教师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每年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数达780多项,项目参与学生达3000多人。部分项目获得企业科研经费资助,部分科研成果成功申请国家专利为企业所用。大学生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本科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2011年有9支创业团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6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进驻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所管辖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孵化。(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