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而不是‘外来’研究者的研究对象 ”但在实践中。大学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却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认识问题.而是每位大学教师正在经历的实践问题 尤其是对于承担大学公共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他们在科研方面往往不如在教学方面的绩效与擅长。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困难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人数众多.又以女性居多.在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低学段课堂上.讲授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公共英语课程 他们的学生在英语方面一般都有不少于6年的学习经历.因为熟悉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知识点的呈现风格 而没有了像对专业课程那样的期待。在大学各种层出不穷的活动和繁文缛节的管理中.大学英语教师利用繁重的教学之余承担科研工作,困难重重。首先.科研是“为了获得知识和理解而进行的原创性探索”.嘲它是“一个连续而严密的推理过程”,需要占用相当的时间 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应付教学工作让人感到不堪重负 对他们来说,“教学是一项忙碌而充满压力的工作 ”阎可见。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时间很难保障。其次.对于大学科研人员来说,明确科研领域、确定研究课题和方向以及开展科研活动.都需要在学术出版、学术会议、学术辩论和同行评议的习惯性学术框架内,通过与其周围的外部世界保持一系列的对话才能实现。同这种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信息交流是交流双方的学术对话.由于语言教学在国内不属于学科建设范畴,大学英语教师很难归属于某个科研组织.他们只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教研组.而教研组在大学几乎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组织。同时,教育研究需要“归到教育标题之下的理论和教育标题之外的理论”,嘲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不足.因此,很难参加到包含有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学术组织结构中。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依赖于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往往需要学校和其他机构的通力合作.有时是研究和实践的长期合作。㈣但是学校往往难以提供环境和平台上的有效支持.使他们的研究得到重复的验证和推广 由于自身知识结构性欠缺.又不能参加到横向的学术组织中,大学英语教师也难以获得教育研究所需要的跨学科视角,因而,难以采用有效地解答特定问题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教育研究虽然关涉的是重要的、可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但因研究对象的差异化显著.使得重复验证和推广困难较大。即使有了研究成果,又因专业期刊较少而难以发表.因此.研究结论常常难以引起广泛关注。
一方面是由来已久的重重困难,另一方面却是大学
英语教师勉为其难地参加到科研活动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推动他们呢?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动力分析
在“中知网”上精确检索1979年至2011年题名中包含“大学英语”的文献.共有33808篇(2011年4月11日)。再在该结果中精确检索包含“教学” 的文献,有23294篇。虽然这些文献中有些是文件、报道之类的非研究文献.而研究文献也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大学英语教师所撰写.但至少可以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从课题研究方面看,各省(市、区)针对高校教师的教育类课题主要有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都有立项和结项记录。以江西省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例,该年度立项和结项课题中.分别有53项和12项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课题(《关于公布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赣教科字[2009]2号和《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9年结题一览表》)。而有的省份,例如海南省.专门为大学英语教师设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2006年共立30项(《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2006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验收结题的通知》琼教高[2008]32号)。在江西省某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的科研统计中.我们发现21位大学英语教师共发表论文16篇。可见。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开展了一定的科研工作。
那么.是什么在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呢?有调查显示.河北省64.9%、重庆市68%、广西区72.4%的大学英语教师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科研,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在参与科研的动机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陶尽管这一解释在经验知识上也能得到一定的验证.但如何说明上述百分比之外的教师的科研动力来源呢?尤其是.能否根据理性人的功利主义原则推论,如果大学英语教师不需要评聘职称就不进行科研呢?显然,该推论不符合经验判断.也没有研究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解释逻辑
(一)获得合法性:组织社会学的解释
合法性机制是组织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在组织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或做法的制度力量”.它“不仅约束组织的行为,而且可以帮助组织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承认”。合法性的核心理念要求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基于社会承认或合乎情理的逻辑.关注的是社会规范的支持与期待。迪玛奇奥和鲍威尔讨论了组织合法性的三个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强迫性机制意指组织或个人必须遵守政府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模仿机制是指组织或个人模仿同领域中成功者的行为或做法:而社会规范产生一种共享观念、共享的思维方式.对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功能。
l9世纪初洪堡在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以来,大学教师就应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角色 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看,这就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制度环境.它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服从合法性机制,接受和采纳“大学教师就要进行科研”这个已被公认的共享观念。大学英语教师要想在大学立足,就必须开展科研工作.以获得和提升自己作为大学教师一员的地位与认可度。大学都有自己的科研管理规范,详细地规定了教师应当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开展科研活动就可能受到惩罚,而完成各种科研任务即可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可见。强迫性机制诱使其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其他教师通过科研获得成功的做法,也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去模仿。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在接受职业化训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作为大学教师的基本规范.而潜移默化地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人 在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中,他们必须不断地接受和采纳外界公认的、赞许的大学教师的做法— —教学的同时从事科研。
钱伟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事实上,大学英语教师如果只是想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专事教学的教师而不开展科研工作.就会产生合法性危机问题。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奖惩明确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却制定了科研导向型的考核评价体系.科研业绩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晋升 而职称具有学术等级与职业身份的符号功能,在观念上.职称低的教师学术水平低,在学术生态环境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必将导致合法性危机。可见,为了获得合法性,即使面l临不少困难,他们还是要开展科研工作。
(二)获得激励:经济学的解释
“组织的一个本质是团队中的个人具有将个人的努力贡献给一个合作团队的意愿。不恰当的激励意味着淡化或改变组织的目的,或导致合作的失败。因而。在所有类型的组织中.为成员提供恰当的激励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激励就是通过强化与目标相契合的个人行为,使得委托— —代理两者之间的目标一致。但不恰当的激励会导致各种问题.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原则。
激励是在信息不对称和组织难以控制成员的情况下将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连接起来的机制。在大学里.制约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是重要的管理内容.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学对激励静J度的设计往往要遵循方便管理的原则
一所大学的名望不是取决于教学水平.而是取决于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因而,大学在设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时.更愿意选择科研而不是教学。这也与许多高校都希望由教学型大学转型为教学研究型甚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相一致
大学在一再强调教学质量的同时.却不调整激励分配的机制,是因为教学质量非常难以评价和测量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还受到生源素质、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可控制的变量太多.难以测量到真正反映教师表现的指标.也难以评估教师的勤勉程度与教学质量关系的权重 也就是说.对教学的激励难以建立在有效信息之上.如果一定要激励也只能针对教学工作量而不是质量 设计激励机制就是要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大学希望提高本校的科研地位与影响.纷纷将“科研立校”或“科研强校”写进本校的发展规划.并刻意强化对科研的激励。经济学研究认为测量表现的准确程度对激励强度具有重要意义。即如果我们可以对某项工作的表现进行十分准确的测量.那么就应该提高激励强度.否则就不能提高激励强度 如前所述.教学评价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低效率的工作,其质量很难测量,因此,高校多测量其数量并在数量上增强激励 所以多数高校都对超过一定量的课时发放奖励性课时津贴。在科研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大学教师从事科研,发表学术论文.是其工作成果的重要部分,但是.学术论文的质量高低不容易准确测量。不过。论文数量容易测量(大学对论文质量也不是完全没有测量.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以中文核心等指标确定论文的质量.但进入核心刊物的文章还是有质量差别.这个又难以测量,因此,也只有转而测量其数量)。因而,大学英语教师获得激励有两条途径:多上课或多做科研(实际上主要是多发表文章.因为学术会议、课题立项等都是小范围的竞争而受制于自己的同事.多发表论文却是很宽泛意义上的竞争.受制于同事的因素少.而真正的科技创新。技术和资源的门槛都非常高,非一般教师能够涉足),但课时数是有限的.一个教师上多少课不仅受到学校规定上限的约束。也受到其他同行的约束。可见,多发表论文容易获得激励。显然,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已经够多了.在扩张教学工作量方面其难以获得激励.而多发表文章既与大学的目标一致又符合激励强度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师教授公共基础课程.由于不属于学科建设范畴.他们教授的课程难以获得来自精品课程、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激励。而即使是高校教学名师的评选,科研也要占指标权重的30%.因此.作为教师其个人也不能仅凭教学获得激励.而需要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的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体现在他们专业发展的诸多方面。他们在开展科研工作方面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但“除了少数人以外,年轻的教授们都知道.假如他们要想得到终身职位或者受聘于一所高水平的学校.他们就需要在学术界获得卓越的名声。这不能靠做好教学工作。而要靠在研究工作和发表著作上有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记录。” 可见,所有的大学教师都了解科研经历与业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事实上。“科研能力,这是对高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也是在目前教育体制下.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 ”旧我们注意到江西省新拟的高校教师职称资格条件中.对优秀教学型教师的业绩及论文论著条件单独设立了降级或略减的职称条件。这将有利于缓和长期以来教师对职称条件的批评.也将有助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师等承担基础公共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的困境.但并不必然推动他们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那是难以测量的表现指标
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困难较大.只会导致他们获得合法性的难度较大、获得激励的效率不高,但是他们参加到科研工作中的动力与其他大学教师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即获得作为大学教师一员的合法性.而良好地生存:获得大学内部的激励。而良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