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理论学习

首页 > 思政教育 > 理论学习 > 正文

学习楷模事迹 争做优秀教师——教育界人士畅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0-10-14阅读数:

师爱无垠花自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储朝晖

  看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尽管他们工作和生活有不小的差异,他们心中却有着一样共同的东西——爱。对学生的爱,对岗位和事业的爱,对真理的爱……并以各不相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美丽多彩的事迹。

  中国现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每一位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令人羡慕的业绩,每一位都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树立起令人称颂的人格,所以古语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同样是教师,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还可能有天壤之别。

  对何谓优秀教师的共识形成的过程,也是对师德风范不断明晰的过程,彰显先进、树立典范的最终目的在于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循环的自明、明他、他明过程,即是要能自我认识,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他人,尤其是要理解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胸怀,要理解他们的人生志趣;要在自己工作的小环境确立人们对教师的积极印象,用自己的言行建立社会的行为范式。这次的楷模评选和宣传为每个人的这一循环提供了促进的动力和参考的对象。

  当然,树立楷模并非要强化教师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从古代的孔子、荀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再到这次评选出的楷模,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的人。即便是两兄弟教育家程颐、程颢,也被学生感受到各不相同。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深刻领会到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甚至必要时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加强师德建设也并非要教师成为失去道德自主性的道德木偶,高尚的品德如同高山流水,没有人能够简单模仿。品德高尚的教师不能仅仅是“美德袋”,而是能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善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道德判断,善于在光怪陆离的现实中展开道德思辨,善于理解世间万象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从中辨别出真善美。

  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应当是没有边际的,因而她是博大精深的,是多样的,是微妙的,故陶行知倡导“爱满天下”。师爱需要每一个人用心去体验,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断涵养,所以学习楷模不应模式化。

  真诚的爱心与职业结合就会凝聚起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说到底是明道和弘道的精神,道是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准则,行走于“道”上的人必然是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必须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最终通向真理的境界。

  凝聚起博大的爱心,尊道育人,追求真理,自然会走出一路鲜花的人生。

弘扬楷模精神加强师德建设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刘 强

  提起石雪晖教授,湖南农大师生员工无不交口称赞,引为自豪。石雪晖教授的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由她精心指导的澧县两万多亩欧亚种葡萄,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栽培的神话,实现了亩产纯利润过万元,不仅把广大农民引上了科技致富之路,而且使广大农民固守本土,减轻了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的劳累奔波之苦。她的科技致富的足迹遍布了全省50多个县市和湖北、江西、广西等邻近省份的广大农村地区,她的事迹远播全国各地。她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真正标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杰出典范,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光辉榜样。

  石教授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像涓涓清流,荡涤净化着湖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灵魂;像惊涛骇浪,震撼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愫;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求实精神;看到了一名农民科技致富引路人淡泊名利,不图索取,长期坚持,情系“三农”的奉献精神;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勇挑重担,艰苦奋斗,团结同事的高贵品质。石雪晖教授是我们每个农大人引为自豪的师德典范、育人楷模、教学名师。

  楷模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指引下,湖南农业大学号召全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以石雪晖同志为榜样,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潜心研究,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把应用科学技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全体共产党员要以石雪晖同志为楷模,充分发挥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全体学生要认真学习石雪晖同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砥砺品质,磨炼意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石雪晖同志的优秀品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当然,石雪晖教授只是千万优秀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我们坚信,通过石教授的示范引领,湖南农大必将涌现出成百上千个像石雪晖教授一样的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技术能手,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追求平凡而卓越的教育境界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郑立平

  她如星辰,远观是一盏引路的灯,近看是一团燃烧的火;她如百合,绽开是一朵飘香的花,凝聚是一枚含笑的果。81岁高龄,依然潇洒教坛的于漪老师,无疑是我最崇拜的人。“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他内心深处的觉醒”,而于老师就是使我从消极、迷茫中幡然醒悟的人之一,许多年来一直感动在她的故事里。

  59年前,她选择了教育;59年后,她依然坚守教育。我感动于她对教育的那种痴情,感动于她对学生的那份大爱,感动于她对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开拓。59年中,她原本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在平凡和功利、平庸和卓越面前,她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卓越……她选择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选择了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创造幸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当我们选择做教师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高尚。因为教育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的事业。它不仅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直接关乎民族和国家的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有哪份职业比培养未来人更神圣?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大爱。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我们选择了做教师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人世间最神圣的爱。教师必须爱每一个孩子,不论这个孩子学习好坏,不论这个孩子长得美丑,不论这个孩子出身贫贵,不论这个孩子来自何处……这是人间至爱,这是人间圣爱,这是人间的大爱。拥有这样的爱的人,无疑是最神圣的、最美丽的。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奉献。当我们选择做教师的那一刻,我们就选择了人类最崇高的无私奉献。因为教育是教人求真、向善、尚美的。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源于工作的快乐,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精神上的快乐,正是教师成为名师乃至教育家不可或缺的思想根基。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卓越。教师作为以知识、思想、精神生活的人,理应就是社会的优秀者,淡泊名利、志趣高雅、追求高远。当我们选择做教师的那一刻,我们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卓越。卓越是一种人生态度,卓越是一种人生境界。在我们的教育字典里,任何工作都要追求一流,都要追求超越,都要追求极致……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这个意义。

  一尊佛,有光,故能令人敬仰。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能甘于平庸;这样的境界,我虽不能至,但心永远向往之,脚步永远追求之。

将楷模精神内化为广大教师的品质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朱全中

  推动教育发展最基础的力量是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这次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10位教师无一不是改革创新的先锋、无私奉献的榜样和追求卓越的典范。“改革创新”“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正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三大精神,这些优秀教师为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改革创新的精神。于漪老师就是改革创新的典型,从教59年,于老师从没有停下改革创新的步伐,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为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教育改革的专家。徐英杰老师则致力于以自己的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学生创意实践工作室。于漪老师、徐英杰老师的改革创新精神恰恰是很多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所缺乏、所忽视的东西,教育规划纲要在谈到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问题时特别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教育改革本身也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新时期的教师必然应该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

  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形象一直是崇高的,崇高主要源自于教师的奉献精神。爱生如子、倾力助学的王生英老师,地震来临只顾抢救学校师生而顾不上被废墟掩埋的女儿的任维鼎老师,放弃在名校工作的机会主动到山区任教半辈子的汪金权老师,在海拔5000米以上、条件极其艰苦的青藏高原奉献青春的普琼老师,他们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追求卓越的精神。教师要有理想有追求。边教学边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的石雪晖老师、在幼教课堂上了100多场示范课的吴邵萍老师、身为院士且享有国际盛誉却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的姜伯驹老师,他们都是立足岗位不断追求卓越的典范,他们也因此攀登到了事业的顶峰,为国家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普通教师而言,成为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关键就在于给自己设立什么样的目标,准备如何去努力。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无私奉献”“追求卓越”这三大教师精神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的改革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楷模们的精神内化为学校教师的品质,促进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为学校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奠基,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

提高师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校长 陶三发

  今年9月10日是第26个教师节,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等10名教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他们是新时代师德楷模的杰出代表,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

  关于师德的论述自古有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师德的规范和要求。“好的师风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师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在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第一次对教师的“高素质、专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这10位楷模正是体现这一要求的典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德规范的内容不断更新,评判标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社会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抑或顽固地坚持应试教育已经成为评价师德是否高尚的一项重要标准。换言之,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师德高尚的表现,我们应当坚持;固守应试教育的狭小阵地,把教师和学校的社会声誉、地位荣辱全系于逼迫学生片面追求分数的成败上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不是师德高尚的表现,我们必须摒弃!

  素质教育倡导“绿色升学率”,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其长远的意义是让每一个学子带动一个家庭走向富裕;让每一个家庭远离“读书致贫”的悲惨命运,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裕和强大。应试教育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张扬,磨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师德无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水平。就此而言,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各方面能力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和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的师德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在这样的教育改革创新历程中,推出教书育人楷模,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刚刚颁布不久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10位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师德的典范,也为我们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对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办好更多的优质学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笃定崇高理想躬行教育职责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杨学杰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看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后,不禁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心以及教育责任感所感动,也不禁为他们那种追求教育理想的执著精神所叹服,并受到了几点启示,它将激励我们用心去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希望。

  榜样,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十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它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于漪老师在59年的教育生活中重视“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4名口吃的学生改掉毛病,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相继成了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于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令人尊敬的力量——榜样,正是这样,她更受人们的尊重,并成为广大教师崇拜的偶像。

  爱心,让教师的职业更加灿烂。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大爱无疆,不分贵贱,不分优劣,无论学习好与坏,都一视同仁。王生英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对学生深深的爱:大雨连绵,为保学生安全,拖着残疾的腿,踏着泥泞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跑遍全村,不落下一个孩子。

  理想,让教师的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果认准了高尚的理想,并把它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实现理想的过程是十分快乐的事情。每一个教师只有把理想和自己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教育这个广阔天空中翱翔。出身贫困农民家庭的汪金权20岁便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他放弃城市优越的环境,主动申请到山区学校任教,并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新方式,这便是他的教育理想。经过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造福了众多的学生和一方百姓,这种境界正是一位有理想的教师所追求的。

  责任,让教师的形象变得更加伟大。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国家、人民、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普琼校长长期工作在“生命禁区的禁区”,但他不忘身上的重担,肩上的责任。患了重病,提前返校,憨厚的他嘿嘿一笑,只有一句话:“想孩子们了!”是爱,更是责任,让他忘记了身体上的病痛;是责任,让他看准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是责任,让他24小时值班,经常半夜起来查看学生宿舍;是责任,让他多次独自外出追回辍学的学生。

  教书育人楷模给全国每个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人们深信,我们从此会拥有更多的爱心,我们从此会长远计划,做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责任的教师,全国将涌现出更多的楷模,那时,我们的教育将更加灿烂、多彩,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兴盛。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