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汾水文萃

首页 > 思政教育 > 汾水文萃 > 正文

万里茶路上的祁县魂

发布时间:2010-10-11阅读数:

安华《行商遗要》发现的过程极具偶然性

2006年4月,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成立。在进行文献整理时突然发现一本蓝皮旧书,书皮上未见一字,打开封面,扉页上用毛笔写有《行商遗要》书名及为商之道总论,其中的内容令所长范维令大为惊奇。

这小册子很不起眼,可它却很详细地描绘了晋商行走茶路的众多细节,2006年9月30日,《行商遗要》被列入“晋商万里茶路主力军――祁县茶帮”专题调研的主要内容。经过十多天的辛勤工作,那本书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慢慢揭开了。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研究所成员还对昔日晋商古茶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晋商茶路,那个古老的神话一步步清晰起来。

一个祁县商人的贩茶之旅

江南买卖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洞庭湖畔的湖南安化,茶农们看到几个身材高大的北方人,他们风尘仆仆,满脸劳顿。对这几个人,茶农们并不陌生,他们知道,这些操山西口音的人,个个都是经商高手,他们富可敌国,每年都要来到这里,用白花花的银子或者一张张银票,从茶农们手中订购一箱箱茶叶。然后装船运往北方,又换来更多的银子和银票。

这只是想象的情景,然而在清康熙到民国初年的200年间,这样的情形每年都要在安化上演着。

我们姑且假定这次来做生意的是王掌柜。他属于著名的山西祁县商帮,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所长范维令认为,祁县商帮是晋商在茶叶贸易上是“开始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力量。在庞大的商帮队伍中,王掌柜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角色。

王掌柜到安化的时间一般都在立夏前,这次,他来得更早,带来的几个伙计也都是祁县人。他们一到安化落脚,便进山收购茶叶。

收购茶叶的过程是烦琐的,这对不懂茶叶的人简直是一种折磨。王掌柜有自己的经验,同时《行商遗要》也给他提供了不少规范。这次王掌柜要采购的红茶。他看得非常仔细,他明白安化正路茶首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内?p干色等条件。除了看色,接着还要品,王掌柜虽然是个老手,却一点都不敢大意。这次泡上茶之后,他发现满碗俱青,心里便有了数。王掌柜点点头,接下来开始讨价还价,幸好,双方都已经合作很长时间了,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浪费多长时间,买卖就这么定下来了。江湖风波

范所长说:“买下茶叶后,他们要加工成块茶,这是为了方便运输。因为他们所面临将是洞庭湖和长江。”

王掌柜的行进路线如下:边江镇发益阳水路130公里,益阳发汉口小路420公里,汉口到樊城600多公里。

水路约占1/3的路程

边江到益阳的河流很凶险,“大滩甚多”,跟在大江大河中逆行差不多。这一次遇到水枯,王掌柜特地选了当地几名很有经验的舵手,船也特地用小船,每艘船上装20到30担,每一个晋商都清楚,如果船翻了,那他就血本无归了。他们在船和舵手的身上决不吝啬。

到了益阳,他们就面临洞庭湖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首描绘洞庭湖的诗歌说明,在湖里行船,最可怕的莫过于风浪与浓雾,王掌柜特意雇了一艘抗风浪能力较强的大船,还特意看了看船是不是结实,他还高薪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船夫。做完这些,他依旧不敢大意。《行商遗要》专门交代:“货多事重非些小也,开行之日不可着急。”那几天天气不好,风高浪急,王掌柜只得等待,等到“顺风天晴”的日子,他们才重新起航。

下一个目标是汉口,他们进襄河口停泊,在这里又换上小船,一直到樊城,又到河南赊旗镇。赊旗镇属河南省南阳县,这是一个重要的码头,南方水路运来的茶庄在这里改陆路,继续北行。

中原驼铃

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越晋城、过长治,出子洪口至祁县鲁村,一路上,都是太行山崎岖的山路和河流,只能用骆驼、骡子驮运,不能行车。一头骆驼能装载200多公斤,王掌柜算了算,共需要30头骆驼。驼队并不难找,从赊旗镇到祁县,有很多养骆驼的专业户,他们有的养一槽(每槽12头),有的能养十几槽,甚至更多。他们专门为晋商运输货物。

王掌柜讲好了价格,雇好驼队,他们继续北行,虽然凶险不是很多,但他们必须处处小心谨慎。为了防盗抢,他们穿着十分朴素;为防不测,他们晚早宿晨早行。他们不敢与生人相伴……这些都是《行商遗要》里严格规定的。

一路的行人都好奇得打量着他们,这确实是一幅很奇特的画面,驮队的首领骑着一匹大骡子,后面跟着一匹匹骆驼,驼峰走入群山间又从群山间走出,叮咚、叮咚的驼铃声渐渐远去。只在茶路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惊叹号。

祁县鲁村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中转站。祁县的茶商们,在鲁村就地把茶货从骆驼、骡子背上卸下,按发货需要改装大车,再运往口外。王掌柜一行来到鲁村村南,进大门后,他们便看见了鲁村戏台,“人马平安戏”正在台上演绎着,听见了那熟悉的家乡口音,王掌柜长吁一口气,终于回来了。

路上走了三四个月,现在正是北方最炎热的季节,伙计们在鲁村看戏解乏,王掌柜却没闲着,他来到官道两旁的车马店定车马,接下来到口外的路,便由车马完成。几天之后,他们出鲁村村北,上了万里茶路的车运官道了。村北大门旁是个老爷庙,供奉着关老爷的塑像。庙前有铁制的旗杆,上面的铜铃一刮风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了。王掌柜在临上官道前,去参拜关老爷,以求保佑一路平安。

接下来便是口外的贸易了。又一个月的时间,王掌柜赶回了成群成群的牛羊,这一次生意便算完成了。他们休憩一段时间,又开始谋划下次的贩茶之旅。

祁县和万里茶路

记者:茶路究竟有多远,主要有哪些线路?

范维令:万里茶路,用两句话可以概括:“上下二百年,南北数千里。”它从康熙初年开创,到民国初年废弃共计约200多年历史。开创者也是山西祁县人。它起点在福建,终点在恰克图。因为太平天国战争的缘故,茶路的起点转移到两湖。主线就是从湖南水路运往山西,经山西运往口外,卖给蒙古人,甚至远及俄国。另有一条支线,即从河南赊旗镇运往山东,从山东海路运输。

记者:骆驼是晋商茶路重要的运输力量,茶路消逝后那些骆驼的命运怎么样呢?

范维令:骆驼本是沙漠上的牲畜,但在那特定的年代和运茶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在祁县大地繁衍起来。当年祁县茶道附近的村子,大部分有养骆驼的“专业户”,要么不养,要养至少养一槽(每槽12头)。如刘家垴村许庆川,外号“排场人”,又称“骆驼财主”,养有骆驼八百多峰。平川地区养骆驼的也很多,甚至到了五三年合作化入社时,北谷丰村养骆驼户还带着三头骆驼加入了农业合作社。解放后,骆驼也不驮货了,没大用场,洛阳村人曾试着用骆驼在田间耕地,人们围而观之,但终因不灵便而退役。

记者:《行商遗要》是怎么发现的,它的发现对茶路的研究意味着什么?

范维令:1994年,祁县渠家大院布展时,由祁县文管所原所长马文明,负责征集收购散落于民间的晋商文物。8月23日,从祁县古城北大街54号王锡祥家,征收了一批文物,其中一件为蓝皮旧书,书皮上未见一字,打开封面,扉页上用毛笔写有“行商遗要”书名及为商之道总论。后被陈展于渠家大院第10展室。2006年调查这本来历时,发现它是王锡祥之父亲王载赓先生珍藏的文物。王载赓曾在祁县长裕川茶庄工作。

从书里我们看到,从茶山收茶、加工,到水陆路运输,到运往各洋庄、口庄的诸多繁杂工序,每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每样工种需付的费用等都有规定细则。无论哪个商人办茶,只要按照这个规定认真办理就行。作为总号、分号的经济核算来讲,事事都有据可查。它让茶路成为了一个更清晰的存在。

记者:祁县在万里茶路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范维令:祁县城内有专业茶庄和茶叶兼营茶庄共计约三十家。堪称全国之最。人们说,祁县城的好房子不是茶庄就是票号。茶庄的东家和大掌柜们,就在这古朴典雅的宅院中,谋算、策划、指挥着茶路的运作。祁县人民齐出动,骆驼、骡马齐上阵,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茶叶之路”的成功。本世纪初至上世纪,祁县只有4个大镇。即来远镇、子洪镇、白圭镇、贾令镇。这4个大镇都在晋商的“茶叶之路”上。是“茶叶之路”促成了这四个大镇的繁荣,也是这四个大镇保障了“茶叶之路”的畅通与供应。祁县人民在“茶叶之路”的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