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汾水文萃

首页 > 思政教育 > 汾水文萃 > 正文

孝义皮影

发布时间:2010-10-11阅读数:

  孝义皮影,是国家保留的地方戏种,现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多年从事皮影雕刻与研究的专家侯丕烈,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
   孝义皮影还被国家邮政部发行了“中国特种邮票”4枚。为弘扬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孝义市政府于数年前投资兴建了“皮影艺术博物馆”,专门收藏整理有关皮影的文化实物及剧本。在孝义北独村,武氏皮影世家常登台演出,并多次应邀去英、美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为使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能发扬光大,笔者多次前往孝义,以探本溯源。
  
  皮影戏的由来
  
  皮影与剪纸艺术有关,演出中又配有当地的民间社火音乐,是一种喜庆的艺术形式。
  它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鼻祖,属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间影戏艺术。就中国传统影戏而论,可分为手影戏、纸影戏、皮影戏三大类,孝义属皮影戏,也叫“灯影”、“影子戏”。它是用灯光照射,用兽皮(主要是牛皮,质地硬)作成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有“灯形变幻映事实,皮人作戏传真情”的说法。
  皮影艺术究竟源于何时?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说,春秋战国时,观音菩萨三渡华阳县,一次,他发现华阳县有灾难要降临,就在离华阳很远的地方,以佛光为幕,以竹叶为影,自己打坐在蒲团上,演唱戏人行善之类的故事,华阳县百姓纷纷赶来观看,因而解脱了灾难。后人即仿照这种方式创造了影戏。
  皮影专家侯丕烈考证的说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设教于西河(即今孝义),夜晚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魏文侯听于侧,三贤设其影乐”,(三贤是指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均是春秋名士)。至今孝义有传说,故有皮影发源于孝义的说法。
  再就是《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谱音家弦歌之。”这便是史书对皮影最早的详细记载,此为公元前140年。
  后来,人们对于皮影的渊源还有更多的考证,多数人认为皮影戏是形成于唐代,到北宋年间兴盛起来。当时的瓦肆中有专门的影戏演出。宋代无名氏《百宝总珍》影戏条中记载着一个宋代皮影箱的内容:“大小影戏分数等,水晶羊皮五彩装。影人分大、中、小三等,大的约五小尺,中、小的有160个。这些史话中的影偶竟多达1200头,可见宋代皮影戏规模之大。”又《武林旧事》中记载:“每逢上演皮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这和《中国皮影戏发展史略》一书中的说法“影戏约兴于北宋初年”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孝义现在收藏有中国最早的皮影,黑色,影人有一尺高,刻工粗犷,考证是金代的作品,距今约700余年。
  
  皮影戏的演变和发展
  
  孝义皮影戏,由皮影艺术的雕刻、绘画而来,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古朴绚丽、多姿多彩,是蕴藏在民间文化中的一朵艺术之花,也使得孝义获得了“戏曲之乡”的美名。
  早在北宋时,孝义就有了皮影演出的班社,而且还有专事影人雕簇的艺人,可与当时的京城汴梁相媲美。1980年夏,在孝义新城东北隅发现的一座北宋末期的古墓内,共两侧壁画上就有数个儿童,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手持影人,于草坪上玩耍的描绘。之前的1953年,在孝义张家庄发掘的一座元代古墓里,墓壁上也有8幅纸窗影人,并有“元大德二年五月王同乐影传家共守其职”的落款。说明从元代起,孝义已有影艺世家。史载,明朝武宗正茂三年即1508年,在北京举行过一次百戏大会演,当时就有皮影戏班的演出。现在孝义北独村居住的武海棠先生家,相传已有七辈人操作皮影戏,如今他家的皮影班社,农闲时仍外出演戏。
  
  清代是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孝义皮影班社达到60余个,皮影雕簇技术更为精湛,剧目日益丰富。因皮影戏演出灵活轻便,富有神奇的幻想,清嘉庆年间,王妃和阿哥们还把び罢俳使鲎手寐蛳废洌亟鹌盖胍杖顺て谘莩觥T谙缦拢蛴衅揭!⑵钕亍⑻仁氐纳碳郑盖胄⒁逡杖舜畎嗨迪罚蛟度ツ摹⒛诿伞⒑颖薄⒘赡轿骷纳倘搜莩觥H缫杖搜疃愣ň幽模畔捅@颖薄⒘赡⒑诹莩觯丈砦垂椋谛⒁逵跋方缙母菏⒚笫来ΑV燎迥┟癯酰⒁迤び跋烦鱿至思耸⒌幕平鹗贝杖吮缺冉允牵缤醣Χ案凸ぞ欤偌疾厣瘛U帕⒐阃籼ぃ戮敲浴>笤ㄋ倒朊畔罚顺啤靶〗惆唷薄@罡兜律贸は材志纾肮唷薄4送饣褂姓磐蚰辍⒂诩佟⑺喂愕隆⒐⒏挥械纫淮笈嗄暌杖烁飨郧铮闵皇薄?
  抗战爆发后,孝义皮影班社的好些艺人,纷纷参加革命队伍,成为解放区各个革命剧社的文艺人才。全国解放后,孝义的皮影社团还有10余家,后归文化局所管,即现在的孝义碗碗腔木偶剧团。现在孝义保存的旧戏台有110多座,其中很多是演皮影戏的专用戏台,皮影戏在群众中仍有很好的印象。
  
  孝义皮影戏的流派
  
  孝义皮影戏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皮腔纸窗影戏,二是碗碗腔纱窗影戏。
  孝义的皮腔纸窗影戏流传年代久远,是民间艺人将牛皮、驴皮雕镂成各种人物、动物、场景的平面形象,作为演戏的道具,用当地的语言和演唱方法创作出的一种旋律和唱腔,韵味独特,称为皮腔,是孝义土生土长的一种声腔艺术。皮腔主要的乐器是小唢呐、笙、笛子,也被当地人称作“吹唱艺术”。皮腔表演时,由艺人操作皮人并伴唱,也有由其他艺人伴唱的。皮腔的影人通常有一尺多高,比碗碗腔影人稍大,但雕镂及造型不如碗碗腔影人精细。皮腔影戏上演时,主竿是安于操作影人的胸腰。以麻纸为窗,即屏幕,凭借吊在窗后的灯光亮影,牛皮人竖立在屏幕上,由人用尺数长、筷子粗的棍顶住皮影,做出各种动作,并伴有“影人”的对话、说唱和对打。往日因没有电,凭借的灯光是麻油灯或汽灯。台子不大,最适合在堂会上或小村庄里演出,供百余人观看。皮腔影戏的剧目,多取材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的故事,如《黄河阵》、《万仙阵》。演整本大戏时则加演“打台”小戏,没有唱腔,道白也少,以武打为主。一班戏有七八个人即能演出,有“紧七慢八九消停”的说法。孝义的皮影班社有数十家,民国初年有名的艺人有武启家、田忠则、马二红、那鹏飞等,著名的班社是“五美园”、“二义园”、“增盛轩”。
  孝义的碗碗腔纱窗皮影戏,则是源于清光绪年间,因遭年荒,陕西艺人流落孝义,为谋生与本地搭班组社,因演唱时有一种形似碗碗的铜铃伴奏,故称碗碗腔。陕西艺人在孝义也收徒传艺。碗碗腔影人虽小但镂刻精细,着彩色,用纱布做窗比麻纸的要清亮许多。同样是几块牛皮做影人,三根签顶着,但主竿却安放于操作者的肩背,不仅影人转动灵活,操作也方便。碗碗腔皮影戏的乐器有胡胡、二弦、月琴、铜铃,与皮腔的曲调、板式显然不同,被称作“月影”、“月调”。其韵味优美、抒情性强的唱腔,也受到当地中路梆子、皮腔的影响。经常演出的宫庭戏如《九莲珠》、《富贵图》、《观音堂》等,在解放后终于搬上了舞台。孝义碗碗腔剧团所演出的现代戏,竟成为风扉全省、全国的优秀地方保留剧种。
  近代以来,由于碗碗腔影戏的兴起和班社的增多,孝义境内原有的皮腔影戏逐渐地合二为一,浸透于碗碗腔影戏或戏剧的发展之中。现在,碗碗腔或皮腔影戏日渐被戏剧代替,但作为古老的地方剧种,于民间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对孝义本土文化的发展及人民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