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5日,是孔祥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孔祥桢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求实的一生。他是太行山孕育出的英雄儿女,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他年少即有大志,以身许国,为祖国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民主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也为晋城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光辉人生
1904年,孔祥桢同志出生于晋城市巴公镇北堆村。1922年,孔祥桢考入获泽中学后,接触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思想尤为激进。1925年11月,经陈立志、周麒书介绍,孔祥桢成为在晋城市发展起来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入党后,他热情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建立了两个党支部,从而在太行山南麓,点燃起渐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1926年9月,孔祥桢同志被太原地执委派往苏联求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求学的四年期间,他成绩优秀、作风顽强、意志坚定、积极向上。他说,我是中国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给了我学习锻炼的机会,学成后我一定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7月,孔祥桢同志毕业回国后,立即投入国内的革命事业中。同年8月,受党的委派,他开始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与谢子长、刘志丹并肩在陕北建立革命武装,发动游击战争,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因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组织委派他担任了唐山市委军委书记,不久他到北平寻找河北省委汇报工作,因叛徒出卖,孔祥桢同志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秘密担任了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狱友为改善狱中生活待遇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33年初,因病申请了保外就医。1935年底,党中央指示他设法通知狱中党员,允许他们履行“规定”手续出狱。经过孔祥桢同志多方努力,最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成功地把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53人营救出狱。
1936年10月,孔祥桢同志奉命到东北军中,任东北军学兵队政治教官。在那里,他为东北军培养了数百名精英。“西安事变”后,学兵队停办,蒋介石下令抓捕孔祥桢同志。此后,他奉党中央的指示辗转各地,在隐蔽战线对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开展积极的统战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他对国民党三十八军所做的周密细致的统战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解放战争期间,他不仅成功策反了河南省保安五团、国民党八十五军一一0师、国民党六十八军军部和八十一师向我军投诚,还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和筹划下,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九兵团司令张轸率部于1949年5月15日战地起义。其中,他对国民党八十五军一一0师所做的策反工作,成为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起义的一个范例。
解放后,孔祥桢同志在中南局不同岗位任职,为民主改革运动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他担任全国总工会中南工委主任期间,曾组织发动的改进企业管理、革新技术、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不久,又根据中南局的决定推行厂长负责制、开展广泛采纳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等,进一步激发了中南地区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当地工人称之为“第二次解放”。
自1954年12月始,孔祥桢同志先后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1955年12月,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派以孔祥桢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要求苏联政府继续帮助中国建设一批国防工业和相关的基础工业项目。经过多次谈判,中苏双方围绕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1955年10月28日向苏联提出的三个备忘录和同年12月9日提出的两个备忘录,取得了增加援建项目和加快建设进度的共识。孔祥桢同志在交通部任职时,号召并掀起了全国性的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建机场、大造车船等建设高潮,此外,还主抓了大江大河航道基建工作,使交通运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轻工业部任职后,孔祥桢同志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他还领导制订出试办烟草和盐业托拉斯两个方案,这不仅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也为后来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为我国“工交战线上的奠基人”。
“文化大革命”中,孔祥桢同志遭受到严重冲击。1967年12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假借所谓的“六十一人案”,网罗罪名,将他投入狱中,百般残酷迫害。孔祥桢同志虽身陷囹圄,被严刑逼供,后又被折磨得下肢瘫痪,但他始终实事求是,宁死不屈。他因此在狱中度过了8年,后又被下放二年,但仍坚持真理,忠贞不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后经他多次向党中央写信反映营救草岚子监狱中同志们出狱的真实情况,终于使“六十一人案”——这个拖延十余年之久的重大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1978年12月,阴霾散尽,孔祥桢同志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后,他以病残之躯,披沙见金,只争朝夕,挟兴邦国之英风豪气,义无反顾地投入繁重的拨乱反正工作中,为落实“冤假错案”和“文革”中许多遭诬陷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在全国政协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孔祥桢同志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84年1月,他带头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规定,主动离休,表现了一个老布什维克的高风亮节。
宝贵财富
孔祥桢同志不仅经历了残酷的革命战争,建国后又在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组织发动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项,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孔祥桢同志永葆为真理而献身的进取精神。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远赴苏联求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知识。归国后他立刻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多次举办学兵队和干训班,倾尽心血育英才,使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解放后,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命运多孑,虽历尽磨难,数遭凶险,但始终不改初衷,甘当革命的急先锋,披肝沥胆,百折不挠,堪为探求真理、勇往直前的楷模。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孔祥桢同志永葆实事求是的的工作作风。他一生坚决跟党走,自谓头可断、身可囚,共产主义不可丢。绵厚的黄土高原濡养了他,晋城人民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锤炼了他纯真高尚的秉性。,残酷的革命斗争砥砺了他的志气,共产党人首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高尚情操在他身上升华为无私奉献。虽一生两狱,却威武不屈,铁骨铮铮,砥柱中流。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仕途顺迁,他始终求真务实,淡泊名利,对党、对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实事求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
在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孔祥桢同志永葆先忧后乐的先锋本色。他始终以“共产党人首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为最高标尺,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准则办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岁月留痕,天地不老。革命战争时期,孔祥桢同志参与起草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与当地群众的约法五章,积极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国后他长期担任重要领导,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殚精竭虑求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河山增辉,业绩永垂。
流芳百世
1986年10月26日,孔祥桢这位一生“刚正倔强如弦、实事求是如秤”的老共产党员,溘然长逝。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等敬献了花圈。《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予以祟高评价。许多组织和党内外人士也纷纷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以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在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孔祥桢同志生前生死与共的战友、同舟共济的同事纷纷题词、赋诗、撰文,追思他的丰功伟绩。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责成专人赴孔老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收集有关资料,编辑整理了四万余字的传记。审稿阶段,薄一波、澎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逐字逐句对他的传记进行了增删修订,后被录入1987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3卷。
今年是孔祥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故里春风浩荡,百姓安居乐业。巍巍太行颂英灵,滔滔黄河思故人。当薄一波同志得知晋城市将在这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编辑出版《孔祥桢传》时,不顾年近百岁高龄,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八个大字;原中纪委顾问杜润生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不顾自己91岁的高龄欣然提笔作序;孔老的家乡——泽州县广大干部群众更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位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太行骄子的思念之情。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时,泽州县特地举办了“纪念我市第一个发展的共产党员——孔祥桢同志图片展”,缅怀孔祥桢同志的光辉业绩和祟高风范,激励年轻一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快马加鞭,奋勇向前。
“伟大仙逝英灵在,松柏自有后人栽”。孔祥桢同志的丰功伟大绩,共和国不会忘记,党不会忘记,家乡人民更是世世代代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