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叶晋国的著名大夫祁奚,以“内举不辟亲,外举不辟仇”,为国举荐贤臣良仕而饮誉天下,名传青史。所谓祁奚,本是晋国公族,姬姓,乃晋献公诡诸的四世玄孙。其父高梁伯亦史册有名,他的本名似应叫做高梁奚。但因其采地(食邑)封在祁邑,所以,以地名为氏,史称祁奚。
祁奚,字黄羊。大约出生于公元前620年,即晋灵公元年;卒于公元前545年,即晋平公十三年。他一生经历了六代晋侯,并在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四世国君当政时为大夫,积累了丰富的为臣经验,治世谋略,素养了良好的以国为重,不挟私见、私怨的良臣品德。
祁奚所处的时代,是周天子一代不如一代,无力统驭天下,大权旁落的时代;是“春秋无义战”,大国争霸,强者为伯,挟天子令诸侯的时代;也是晋文公称霸中原后,其子孙后代政治上无所建树,朝政日趋腐败,晋国面临危机日重的时代。恰在这时,荒淫奢侈的晋厉公死于非命,晋悼公临位。悼公立志要复兴文公霸业,重振晋国国威。他重整吏治,调整百官,任贤用能,久以贤良称著、无私饮誉的祁奚,遂被推任为中军尉,以羊舌职为其辅佐。三年之后,年愈半百的祁奚,觉得自己年老力衰,精力不济,恐有负国家希冀,阻塞贤才仕途,便以年迈告老,请求悼公另选良臣。
悼公见其辞恳言切,便准他告老并请他推荐继任者。于是,祁奚举荐了解狐。时人皆知解狐与祁奚有私仇,悼公遂问:“解狐不是与你有仇吗?”祁奚答道:“公是问我谁可以胜任此职,又没有问我可与我有仇否!”然而,解狐尚未到职,便一命呜呼。悼公请祁奚再行举荐。祁奚这次说:“祁午可以继任此职。”悼公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么?”祁奚坦然回答:“公让我推荐的是适合此职之人,又没有问他是否为我的儿子!”未几,任中军尉辅佐之职的羊舌职死了。悼公又请祁奚举荐合适人选。祁奚举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悼公对祁奚所荐之人,统统给以录用,于是,两个儿子,分别接替了两个老子的职位,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中军尉佐。
事后有人对悼公说:“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祁午自幼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成年后,和安而好敬。每临大事,镇定自若,非义不举。他父亲举荐他是对的。”鲁国的孔子得知此事后,赞扬说:“祁奚是个善于举荐贤良的能臣啊。他推举仇人,不是为取媚于天下;举荐儿子,不是因为偏爱己私;举荐辅佐,也不是结伙营党;完全是为国荐贤,唯才是举。”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元年),悼公晏驾,平公登基后,即擢祁奚为公族大夫。
平公六年(前552),范士丐为正卿执国政,驱逐公族栾盈,杀羊舌虎,囚禁羊舌肸(叔向)。乐王鲋探狱,见羊舌肸,告肸说:“我要为你见平公说情,请他释放你。”羊舌肸拒绝说:“这事必须请祁奚大夫!”羊舌氏的家臣问羊舌肸说:“乐王鲋是晋侯的随臣,他愿为你求情于晋侯,此事必成。为什么还要非祁奚斡旋?”羊舌肸说:“乐王鲋从不敢弗主公之意,他的意见晋侯不会采纳。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他不会独独遗弃我而不顾。”时“祁奚老矣,闻之,乘驲(春秋时代的一种车式交通工具)而见范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謩(谟)勋,明徵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即羊舌筭)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国语·晋语》)。
这段见诸于《左传》和《国语》的文字,较为难懂。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已经告老休息的祁奚,听说羊舌肸因兄罪被囚,立刻乘坐“传车”由采地(食邑)祁直奔晋都拜见范士丐(即范宣子)说:“《诗经》说:‘赐给我们的恩惠没有边际,子子孙孙永远保持它。’《尚书》说:‘智慧的人有谋略训诲,应当相信和保护。’羊舌肸长于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他是国家的柱石,即便是他的十代子孙有过错,也还要赦免,以此来勉励有能力的人为国家效命。现在一旦因兄罪而得祸,便要被处死,难道不会使人困惑吗?鲧被流放而死,他的儿子禹却兴起;伊尹放逐太甲,后来又做了他的宰相,太甲始终没有怨恨他;管叔、蔡叔因叛乱而被杀,其兄周公却能辅佐成王,匡复天下。现今羊舌肸却要因其兄羊舌虎有罪而被囚被杀?你要做善事,谁敢不努力,多杀人干什么?”范士丐听罢祁奚之言,面露喜色,送祁奚乘车而去,然后释放了被株连的羊舌肸。
出于公心的祁奚虽然拯救了羊舌肸,却并不与之相见,直奔家乡。羊舌肸获释后也没有告诉祁奚,以示感谢,而是直接去朝见晋侯。这就是先有不隐亲仇,为国荐贤;后而不图恩报,为国保贤的晋国鲠臣祁奚名载史册的二三事。用祁奚的所做所为,鞭策教诲每一个身负国事的后人,至今看来仍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我们为古人树碑立传,决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行为,而是以史为镜,以正为本,不图虚名,不事浮华,有功不居,有过必改,成为一个踏实务实,德行兼具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祁奚其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鲠宦良臣。他的品行至今都极具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