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乾隆皇帝钦定,纪晓岚任总纂官编撰的《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古籍全录之典藏。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古国文明史,尽收全书中。在这部举世瞩目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宋代名儒整理的,春秋时期的大家巨制春秋分记九十卷。不知当代人有多少人可曾知晓,其中的《春秋集义》五十卷,《春秋纲领》三卷,就是出自南宋时期的安泽合阳(今安泽县杜村乡)人李明复的圣手铁笔。
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折、大演进的时代,也是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各方面急剧活跃,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已名存实亡,威权下移至诸侯国。各诸侯国群雄并起,为了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竞相招徕人才。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军事谋略和经济利益在思想界的代表,都自由地抒发着他们的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最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春秋》《左传》《尚书》《诗经》诸子学说,各阶层、各集团处于对国事民情的忧患之心,对天下的疾痛提出了救治之方。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汉、唐以来,为春秋著书立传者,不乏其人。特别是到了宋代,一大批如周敦颐、程颐、张洽、杨时、谢堤、胡安国、朱熹、吕祖谦等史学、经学、理学大家纷纷出山,登越史坛,研究整理春秋文化。岂知博采宋代名儒大家之长,研究成果颇丰,成就最高,一枝独秀的竟是南宋著名经学家李明复。
李明复(1174—1234),亦名俞,字伯勇。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今山西安泽)人。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在安泽东南部置合阳县,北齐废,并入冀氏县(今安泽县冀氏镇)见《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作者注)南宋嘉定中为国子监太学生。从已知的史料看,李明复一生致力于《春秋》经传的研究,他撰写的《春秋集义》五十卷、《春秋纲领》三卷两部巨著成书后,深受南宋皇帝宋宁宗的赞许与推崇。南宋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兼直学学士院、督视京湖军事兼江淮督府,福建安抚史,著名经学家魏了翁,看过李明复的《春秋集义》后,欣然为这篇巨著作序,称《春秋集义》为“经世之大法,传心之要典”。魏了翁之序虽原本已不存,但他所作的序已被清代著名大诗人,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编撰的朱彝尊的《经义考》所录。《经义考》载:“魏了翁称自己曾有意为前儒们研究的《春秋》作注,然恐与观书不广,择理未精,故未敢轻出,适李明复书成,深得了翁心意。”
《经义考》所录的魏了翁所说的“曾有意为前儒们研究的《春秋》作注”,这些前儒是谁呢?明万历年间的殿阁中书、户部郎中张萱在他的《内阁书目》中说,李明复的《春秋集义》广收并采了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北宋大儒、哲学家、教育家程颐,北宋思想家、官封著作佐郎张洽的春秋研究,写成《春秋集义》这部巨著的。魏了翁这位在幼年就被誉为“巴川神童”的经学大师,看过周敦颐、程颐、张洽这些前儒的书,曾想为他们的书作注,尚觉 “观书不广,择理未精”,直到“适李明复书成,深得了翁心意”,才为《春秋集义》写序作注。从张萱的《内阁书目》的文史记载里,不难看出,魏了翁对李明复的《春秋集义》是多么情有独钟,慧眼独具。由此可见,李明复所撰的《春秋集义》《春秋纲领》共五十三卷,其史学价值之高,享誉及影响之大,在宋代诸儒,名流大家中,确是不能不刮目相看的。
《宋史·艺文志》铭记了李明复精研《春秋》的功绩。然而,书中载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严正指出:“尝贝旧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为其刊行之,非王氏还别有《集义》一书。”朱彝尊以看到李明复的旧刻原本,王梦应是刊,印者的不争事实,认定《宋史·艺文志》中王梦应的《春秋集义》五十卷,是误记误传。
史坛多鸿儒,安泽独风流。文章走笔至此,令人不能不为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安泽藏龙卧虎,伟哲英华辈出而骄。在这块圣地上,不仅诞生了战国末期杰出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者荀子,还孕育了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第一助手、和川县令刘恕;当人们通为史海钩沉,探究索隐,校勘鉴别,进退百家,学术考证,典籍评论,版本考核,文献钩稽集五千年文史之大成的《四库全书》里,再次闻知撰写《春秋集义》《春秋纲领》五十三卷的李明复,也是在安泽这块神土上升起的文化巨星时,我们已经不能不又一次为之震撼,为之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