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元氏政权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皇族内部、朝廷上层,为争夺最高权力,在都城洛阳相互残杀,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契胡豪强,心存觊觎,虎视眈眈;各族人民的反抗起义,风起云涌,一浪高似一浪。一代枭雄高欢,浪迹于农民起义军和契胡酋长尔朱氏集团之间,在动乱中窥测方向,潜滋暗长,最终摄取国家最高权力,
分裂北魏,操纵东魏,为北齐的创建打下根基。
高欢(496-547年),祖籍北魏渤海 (今河北景县南)人。出身没落官宦之家,其祖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后被判流刑,举家徒徙怀朔(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戍边,从此高氏三代世居于此。怀朔是北魏“六镇”之一,鲜卑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史称其“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他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之名,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氏为妻,他实实在在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
高欢出身行武,先为小军官“队主”,后转迁为“信使”,专管驿送洛阳的公文。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方爆发六镇戍卒叛乱和各族饥民铤而走险的大起义。伺机而动的高欢,认为发迹时机已到,先后参加了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领导的起义队伍。在义军中交朋结友,暗结死党,审时度势,寻求发展。他深感,各种政治力量,能成气候者,非契胡酋长尔朱荣集团莫属,遂窜通死党尉景、段荣等,背叛起义军,投奔到尔朱荣麾下。在尔朱荣部,很快取得信任,得到亲信都督(尔朱荣卫队长)之职。在尔朱荣镇压葛荣义军时,高欢利用原有关系,游说义军将领,使农民军中7个称王的大头目及万余众,哗变叛逃,投降了尔朱荣。在义军被分裂,由强转弱之时,高欢又亲率尔朱军击败刑杲义军。尔朱荣见高欢为己卖命不惜余力,遂对他青睐有加,连称“堪当大任”,他亦因镇压义军有功,擢升至晋州刺史。
永安三年(530年),魏孝庄帝诱杀尔朱荣于洛阳,高欢则袭用老谱,四出游说,使当年被尔朱荣兼并的20余万六镇旧部归顺自己,并把他们带往河北,以摆脱尔朱荣之侄尔朱兆的控制。至此,这20余万六镇军民,便成为他后来起家,夺取天下的政治资本与军事力量。
第二年,即北魏普泰元年(531年),高欢率众进据冀州(今河北冀县),笼络当地世族地主,利用民族间隔阂,激起反尔朱兆情绪。经此一番策划,尔朱兆名声大损,高欢却成为民心所向的“救世主”。尔朱兆见高欢羽翼丰满,一时难以除掉,出于羁縻之目的,顺势封他为渤海王、冀州刺史。此时之高欢岂肯买尔朱兆人情,遂在这年六月兵伐尔朱兆,十月,奉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在政治上取得政名,重演东汉之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伎。
永熙元年(532年)三月,尔朱兆率20万大军讨伐高欢。高欢以逸待劳,以少胜多,重创尔朱军,乘胜进据魏都洛阳,连废节闵帝元恭、后废帝元朗,另立元为孝武帝,自封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大权。七月,则乘尔朱兆新败、喘息未定,亲率10万大军攻克晋阳,彻底铲除尔朱势力,在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朝政。从此,高欢及后来的北齐历代帝王,均刻意经营晋阳,使太原成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王朝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史称“霸府”。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不甘作高欢傀儡,高欢即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另一军阀宇文泰,亦拥立元宝炬为帝,迁都长安,史称西魏。北魏遂告消亡。
东、西魏分治后,连年攻战,难分伯仲。高欢曾于武定四年(546年),亲征西魏,欲一鼓荡平。然而,事与愿违,激战50多天,损兵十之六七,终难得胜。在智力体力交困之余,高欢病卧沙场,无功而返回晋阳。次年5月,雄踞晋阳15年,操控北魏、东魏两朝廷的高欢,病逝于晋阳大丞相府,结束了强梁征战的一生,时年52岁。三年之后,他的儿子高洋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文宣皇帝,立国号齐,史称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