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价值观教育

首页 > 思政教育 > 价值观教育 > 正文

家风建设中学校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8-11-01阅读数:

良好家风建设的主体在家庭,学校作为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渠道以及与家庭并驾齐驱的德育实施主体,应当也能够在家风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主体已经发展到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家庭成员,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共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家风建设。

根据张琳、陈延斌等人开展的十省市家风调查,“形成良好家风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父母影响、学校老师教育、祖辈影响,可见,学校教育对良好家风形成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引导作用

学校参与家风建设,首要的角色定位就是价值引导者。从目前学校开展的与家风建设相关的活动内容来看,学校对身为引导者的角色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然而,学校的价值引导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预期的效果,还要看引导的方式是否适切,又取决于学校对于学生家庭家风建设基础的了解。

家风建设的基础包含很多内容,其中最基本的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上:学生家庭的家风意识如何?家庭中是否有可感知的家风?

学生家庭的家风意识如何?这涉及家庭成员是否知道什么是家风,以及是否有开展家风建设的意愿。根据浙江玉环市清港镇妇联在7所学校实施的家风调查,认为自己家里“有家风家训”的人中超过三分之一(37.41%)将家长诸如“不能打游戏”“不能抽烟喝酒”等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要求一律当作家风家训。说明部分未成年人对什么是家风家训的理解是存在较大偏差的。

家风应是可感知的,大多数家庭“没有”或“不知道”自家的家规家训是什么,将家规家训以文字形式记载的比例更低。此外,可感知的家风是否全都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抑或是优劣掺杂,这也是学校引导家风建设时需要关注和下功夫的地方。

因此,学校开展家风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或是班主任集体研讨等了解本校学生和家长的家风意识,掌握学生家庭的家风传承状况,如果通过调研发现本校学生家庭有较好的家风传承,活动设计可以围绕“寻家风”的主题展开,重点在“重现”;如果调研发现本校学生家风意识淡薄,家风传承已经中断,那么在设计活动时更应考虑“树家风”一类的主题,重点在“建设”。

行动推动作用

虽然家长普遍认同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忽视家风建设和家风教育的价值。这与有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有关,也与有的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向学校转移有关。

在家风建设中,学校可宣传号召或直接发起相关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目前,无论是“寻家风”还是“树家风”活动成果都相当可观。特别是前者,通过续家谱、寻家训、记录家族历史、书写家庭故事等活动,学校在短时间内推动许多学生家庭重塑了家庭文献,为家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稳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形成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日复一日的实践,不可能仅靠跟长辈聊一次家风故事或是做一份手抄报、制定几条家规就一蹴而就。

因此,家风建设工作如果不想变成“一阵风”式的活动,就需要与学校和教师已经开展的工作相关联。比如与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相结合,甚至成为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有效路径,这也是目前为止许多学校的家风教育能够开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持续的家风教育需要更好地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进一步融合。比如尝试以家风故事为切入点与阅读课、写作课结合,或者以家史研究或家庭调查为切入点与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结合等。从学生角度来看,这些课程主题与学生自身体验密切相关,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阅读、写作、问题解决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01日第11版 版名:家教周刊·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