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如何客观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引导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进程。对当前而言,就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客观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客观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这是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基础。具体来说,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以下特征:
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表现出自主性。大学生成长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丰富,从小接受较好的教育,崇尚独立自主的品格,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他们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和问题,能够通过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他们喜欢用质疑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这些现象和问题,并往往会得出与书本和前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些观点一经形成之后也会表现出坚持和固执。
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表现出理智性。大学生能够站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对大部分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都采取了理智的态度。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表现出比较克制和冷静的特点,如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多数学生能够理性地去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表现出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还不丰富,因而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自主性和理智性的同时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现为表面性、功利性和矛盾性。大学生的很多观念,特别是政治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容易受到家庭、亲朋好友、同学、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当面对大量信息的时候,大学生在信息选择和甄别方面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是迷惘与困惑。这使得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常常会选择追随当时社会的流行观念,而由于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能力的相对不足,大学生往往无法做到正确判断社会流行观念的利弊,出现从众而非从优的趋向。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开始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受到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担负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澄清错误政治理念的重要职责,而且还担负着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社会,进而形成自身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组织的作用。组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大学生的组织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组织主要是大学生的党团和班级等,非正式的组织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兴趣群体等。组织内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实现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高效结合,对大学生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激发大学生主体积极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不仅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而且还要遵循教育规律。从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包括认知、情感、信念等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因此要重视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注重大学生的主体表达、主体表现,积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在形成自身的情感的过程中,比较关心自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自我的主观建构比较明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住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特点,注重实践教育的环节,加强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优化大学生思想状态评价机制。大学生思想状态评价机制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效果三方面内容,是对大学生认知、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的综合评价。优化大学生思想状态评价机制要求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一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是现阶段评价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根本;二是具有健康、积极、高尚的情绪和品质,这种情绪和品质经过了理性认识的沉淀和内心情感的升华,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三是具有坚定的信念,能够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准则约束行为。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优化大学生思想状态反馈途径。大学生思想状态是一个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和管理能对变动不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做出及时和有效的调整,需要优化大学生思想状态的信息反馈机制。增强信息的反馈效果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等之间相互信任、良性互动,同时要加强对反馈效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反馈效果落到实处。对大学生思想状态的状况进行反馈本身不是最终的结果,反馈的目的在于要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教育和调整,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指明方向,确保对反馈效果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姚念龙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