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汾水文萃

首页 > 文化育人 > 汾水文萃 > 正文

太原酒令

发布时间:2018-02-26阅读数:

饮酒行令,世称“酒令”,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漫长历史。溯其源流,酒令之产生,当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初。            

   

据载,殷之季年,贵族朝野嗜酒之风炽烈,酗酒恶习已成国癖。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灭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政令,即著名于史的《酒诰》。至此,酗酒之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凡正式宴会上都有叫做“觞政”的官员,专司监督和管理赴宴者饮酒节制,不许酗滥。这种觞政,亦称酒令,旨在维护、执行周王所制的禁酗法命,杜绝酗酒奢风。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当年专司饮酒毋酗的国家官吏,逐渐演变为人们筵宴时,做各种饮酒游戏的主持者。    

   

太原虽非美食胜誉之地,却有着久远的猜拳行令、以助酒兴的习俗。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离别、团聚之时,多将亲朋好友、志同道合者,邀至一席,开怀畅饮,举杯互祝。在交谈品味之际,杯来盏去之间,猜拳行令,或穿插种种由猜拳变通的游戏,一则助酒兴,二则活跃席间气氛。即使在餐馆酒肆之中,或家宴小酌之余,也每每会遇到乐于酒道者,以拳博酒,较量划拳技艺之高低,增进饮酒之乐趣,给席间带来欢愉。    

   

太原的酒令猜拳,多以两人为一组,或一桌人分为两组,互为对抗,也有每人轮流与在座其他人依次行令,称为过圈或打通关。双方每出一拳,必说出一数,同时要伸出手指比划一个数。若喊出数而没有出拳,或者已伸出拳而没有喊出数,均称为失拳。口手虽然行动一致,但所喊之数不是大于或等于出拳之数,亦为失拳。一般来讲,失拳即为输拳,须罚饮酒,但是,如事先规定失拳为误,停拳重划,则仅视为误拳,可以不罚酒。    

   

酒拳之数,用拳来表示,从一至五。伸出拇指为一,拇指与中指为二,拇指、中指、无名指为三,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为四,手掌全部张开则为五,握拳伸出为零。除表示五数之外,食指不能伸出,如误出则视为对对方不尊敬,是不礼貌之举。小则贻笑于人,引起对方不快;大则被取消拳权,哄出席外。不过,这种规矩是早年规范,时下,已不太讲究于此,凡一指为一,二指为二,以此类推,手掌全张开为五,拳头为零。    

   

酒拳之数,早年分别为:一敬你、两兄弟、桃园三、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八仙飞、九到了、十圆满。后演变为:一点通、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八马双、九连环、全来到。亦俗作一点点、两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六、七巧巧、八马跑、快喝酒(九)、全到了。    

   

时下,不知何种原因,新酒拳废弃了“哥俩好”与“五魁首”,增加了“对宝”。而且在青年中盛行“快拳”和“一字拳”。所谓快拳出手如旧,口喊变为点点、两好、三星、四喜、六六、七巧、八马、喝酒(九)、齐了。而一字拳则是只能说一个字,却不能出现数,即点、好、星、喜、路、巧、双、酒、满。这或许是为了加快猜拳速度,竞赛口齿伶俐之缘故?不得而知。    

   

当然也有所谓戴帽拳,即在正式猜拳前,加了顺口溜为帽子。这种帽子颇似绕口令。而划拳者要用口说和手比划并举,来反映帽子中的数字。比如有一个拳帽内容为:“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如此类推直说到“十只青蛙四十条腿、二十只眼睛十张嘴,……”在此口说和手比划之间,谁先错为谁负,负者饮酒。如均无错,再按早先的拳令,猜拳决定胜负。    

   

判定猜拳行酒令的胜负,方法极为简单。除前述的失拳和误拳为负之外,猜拳双方,一旦开始,同时出拳喊数。按规定第一句必须为“好”,或“两好”,表示礼貌。而后任意出拳喊数。若甲所喊之数,恰好是自己出拳数和对方出拳数之和,则输赢立判,为甲胜。反之则乙胜。倘若双方所喊之数,都不是出拳表示数之和,则输赢未定,继续出拳喊数,直至决出胜负为止。    

   

猜拳博酒之酒令,也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传承的。记得在“文革”时期,猜拳行令时以当时的政治术语为酒令内容,“最高指承”为一,“团结战斗”为二,“三面红旗”为三,“四个第一”为四,“五湖四海”为五,……;也有“一不怕苦”为一,“二不怕死”为二,……拳道虽小,却见民心,嬉戏褒贬,尽在其中。    

   

还需补述一笔的是,太原地区的猜拳博酒之令颇多,较为常见的有“说七倍”。即酒席间以某人为首说一,顺时针转去,就席为续,每人接喊一数,二、三、四、五、六,第七人该喊七时,不能喊七,亦不能无动于衷,可说“过”或拍一下桌子。第八位便须喊出“八”,转至第十四人次时,因十四为七的倍数,此人亦不能喊十四,只能说过。如此类推,二十一、二十八、三十五……等等七的倍数以及以七为尾数的数字均只喊过,而下一个即喊这个倍数加一的数字。如此循环中,谁喊错谁即负,须罚酒。    

   

打筷拳即猜拳双方,每人右手拿一只竹筷,两筷相击时,同时口喊“鸡、虫、棒、虎”四个字中的一字,决定胜负。这四个字按字面分别代表鸡、虫、棒、虎,一物克一物。鸡吃虫、虫蛀棒、棒打虎、虎吃鸡。如喊出同一字,则为和拳,如喊出不相克的字,也为和拳。如此往返一物克一物,被克者为负,罚酒。    

   

开火车是每人报一个自己的站名,然后开始发车,比如说第一位说“太原火车往北京开。”站点为北京者就应立即接过话,将火车开往下一站,没有接上或报错站名者为输。    

   

还有一种为猜数,一人坐庄,手握几根火柴或酒瓶盖,众人依次说一个数,说对者与重复者为输。    

   

玩这些酒令游戏来助酒兴,乃不失为博酒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