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理论学习) (教学科研) (主题活动) 文化育人 (工作动态) (人文讲座) (经典导读) (汾水文萃) 心理育人 资助育人 (工作动态) (资助政策) (资助项目) (工作流程) (学生风采) 军事教育 (工作动态) (军训风采) (国旗班)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辅导员培训学校 (工作动态) (心语) (理论学习) (案例交流) (辅导员工坊) (辅导员风采) 学生管理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班级建设) (学风建设) (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 支部建设 财大易班 信息公开 下载专区

晋商文化

首页 > 思政教育 > 晋商文化 > 正文

晋中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10-10-11阅读数:
现代的晋中并非古晋之中,晋国的最早政治中心,史家一般认为在晋南翼城。当时晋国的辖区越当今山西西南一隅之地。晋献公时(公元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国境的西和南以黄河为界,东不到上党,北不到霍州,所以《史记· 晋世家》有“唐(古晋地叫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的记载。周成王时,封其弟叔虞为唐王。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因晋水横过其境,改唐为晋,自称晋侯。当时霍州以北,临汾以东属赤翟 、白翟 ,所以今天的晋中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晋文公(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后,军事势力逐渐向北发展,到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前,晋地已扩展到娄烦、忻州、代县和云中(大同)一带,晋阳城(太原)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建立。山西的政治中心逐渐北移,晋阳也就成了山西的首府。
  
  晋中的地域概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秦汉以后,基本上形成近代晋中一词的地理范围。今日晋中东北与阳泉市接壤,西南与吕梁毗邻,西北与太原相连,南与长治、临汾为界。总面积16404平方公里,地形东高西低,有山地、丘陵和盆地,太行山横贯南北,是晋中的东屏障。西濒汾水,由北向南,是晋中西部的一带水界。小川河溪网罗全区,有潇河、象峪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和静州河,西入汾河归黄河;还有松溪河、清漳河和浊漳河穿越太行山归海河。晋中山川相间,美不胜收。
  
  各县历史渊源
  
  榆次 太谷 祁县 平遥 介休 灵石
  左权 寿阳 昔阳 榆社 和顺
  
  榆次 (go top)
  
  榆次锯传说是古帝榆罔的辖地。史载春秋时为晋大夫姬奚的领地,曾为姬奚辖地的首邑。春秋末,祁地被分为七邑后,榆次名涂水邑,是魏献子的领地,因此又称魏榆。战国时属赵,名榆次。秦统一六国正式建置榆次县。北魏、北齐时,一度称中都。隋开皇十年(590年),恢复原名榆次,属太原郡。宋初,太原被战火焚毁,榆次一度为并州的首府,县名至今未变。
  
  太谷县 (go top)
  
  太谷在春秋时为晋大夫阳处父的封邑,名阳邑。战国时属赵,到西汉时正式定名为阳邑县。后也有曾有太州之称,但为时甚短。北魏时,县城由阳邑迁到白塔村,即今太谷县城。到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正式定名太谷县。后虽有变动,但太谷县名基本未动。
  
  祁县 (go top)
  
  祁县、太谷、榆次、寿阳正式设邑当在春秋晚期。晋平公封祁为姬奚的采邑,当时祁地几乎包括现在晋中平川各县。在晋六卿厮杀中,智、韩、赵、魏四家灭范氏和中行氏,祁奚孙祁盈因政争牵连被杀,其地分为七邑,邬(介休)、祁(祁县)、平陵(平遥、文水)、梗阳(清徐)、涂水(榆次、太谷)、马首(寿阳)、孟(孟县),这是介休、祁县、太谷、榆次、寿阳在战国前的基本设置情况。
  
  三家分晋后,祁属赵。西汉时,定名为祁县。西晋武帝时,县城由古县镇迁到祁城村,到北魏孝文帝,县城迁至今祁县城地。历代县名屡有更动,到590年(隋开皇十年),定为祁县。以后县名虽也有变动,但长期用祁县名至今。
  
  平遥县 (go top)
  
  据传说,平遥是尧帝最早的活动地--陶。平遥在春秋时称平陶。战国初属魏,后属赵。到西汉时,境内设三县,名曰平陶、中都和京陵,均属太原郡。到424年(北魏始光元年),为避太武帝拓拔焘“焘”之讳,改县名为平遥,州属虽几经变化,但县名至今很少变动。
  
  介休 (go top)
  
  介休在春秋初为隋(古邑名)之故地,晋文公时封为晋大夫士会的食邑,后为祁奚领地。当祁地被分为七邑后,介休曰邬。秦时设县,名介休。此后介休州属屡有变动,但市名至今未变。
  
  灵石 (go top)
  
  灵石与介休在古代皆为随地,初归平阳郡管辖,以后长期属介休辖区。隋初,隋文帝杨坚北上巡视,路过灵石,在此发现了墨黑闪烁的铁陨石,因此命名灵石县。灵石县在历史上郡属虽有变化,但县名一直未变。
  
  左权县 (go top)
  
  辽县古称僚阳,据说在氏族部落时期为氏族首领祝融所建,虽无从考证,但在春秋已称僚阳邑。战国初属韩,后属赵。秦时归属上党郡。东汉后,改称僚阳县或辽阳,县名以后几经改变。1942年9月,为纪念左权将军在此殉国,改名左权县。
  
   
  
  寿阳 (go top)
  
  寿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名马首邑,秦统一六国后,行郡县制,马首属榆次县的东区。西晋时设县,地处寿水之阳,故名寿阳。隋初,一度名受阳,到唐初恢复原名寿阳至今。
  
  昔阳 (go top)
  
  昔阳到春秋时已属晋管辖,战国属赵,县城在今昔阳东冶头建昔阳城堡,始有其名。秦在此设沾县,属上党郡,现成在今昔阳北掌村。东汉时,设乐平郡,县城移至今北野坪村。西晋时分设沾和乐平二县,县名一直延续到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乐平县相重,改名昔阳至今。
  
  榆社县 (go top)
  
  晋中各县的设置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殷晚期,榆社已成为箕子的封地,后称箕城。战国时,箕城初属韩,后属赵。西汉时,设湮氏县,属并州。西晋时,属上党郡,改归武乡。以后州郡归属几经变化,到582年(隋开皇二年)改县名榆社,元时县城由社城迁至今榆社县城。
  
  和顺 (go top)
  
  和顺、昔阳在历史上都为乐平郡或乐平郡的属县,远在春秋时已载入史册。和顺名盖,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和顺属上党郡辖区。县名以后几经改动。到590年定名为和顺,以后虽有改动但基本上延续至今。